在繁忙的尘世中,我们时常渴望一丝宁静与超脱。唐代诗人王维,以其独特的诗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清新脱俗的田园画卷。其中,《酬张少府》一诗,不仅展现了他晚年的隐逸心境,更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笔触,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诗意世界,感受那份超脱尘世的隐逸之心。
酬张少府①
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①王维早年原也有过政治抱负,后理想破灭。写此诗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练习题
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
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追求?
[答案]
“空”,白白的、徒然。晚年的王维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字深刻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隐痛与感慨。
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作者借“松风”、“明月”的高洁之意,表现了自己力求摆脱现实政治压力,不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追求一种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的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颔联上句“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空”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考生作答时,首先解释“空”字的含义,白白的、徒然的;然后分析“空”字表达的作者情感:深刻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隐痛与感慨。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要解答描写了怎样的景,首先要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图景,一般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特点的画面”。分析出情感,则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诗中所描写的意境;二是全诗的主旨;三是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说理解作品的内涵时不能脱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回答颈联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可以对颈联诗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进行翻译,然后再进行概括。这两句是说作者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这是非常令人舒心惬意的,“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
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从写诗的艺术技巧上来说,也是很高明的。表达情感也十分明显,因为“松、月”这两个意象高洁纯净,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句诗表现出作者闲适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
《酬张少府》虽为酬答之作,却将王维的隐逸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空知返旧林”的无奈,“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自在,都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让我们也像王维一样,拥有一颗隐逸之心,在松风山月间,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平和。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