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

您现在的位置: 松风 > 松风功效 > 黄庭坚入古出新的书法

黄庭坚入古出新的书法

发布时间:2024/2/1 15:04:16   点击数:

黄山谷在书法创造方面抱有“入古出新”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除了受时代书风的薰染,还与他自己的学历有关。黄山谷学颜与一般人不同。他不是一开始就直接去临习颜书碑帖的。他自己说,早年学周越的字,而且受了较深的影响。他对自己染上周越书法中起笔和行笔时故作波折的习气,后曾感到不安。但也正因为学周越,倒使他及早地与创新的书法、书法的创新这两方面相接近了。

宋·周越书法

再从传世的黄山谷早期楷书作品《伯夷叔齐庙碑》来看,笔划瘦劲秀挺,字形颇具褚遂良规模,说明他曾在颜书的根本上下过功夫。虽说这块碑在字的结构上有着松弛的弱点,功力还不够,但我们如果了解颜鲁公在改造褚书、创新书体的时候,结体有相对趋于疏朗的表现,那就能够从上述情况中,窥测到黄山谷藉褚学颜,寻找自己的书法道路的消息。

《伯夷叔齐庙碑》

黄山谷“入古出新”,创造新书体,是有其继承传统并努力地从中挖掘新因素的经历的。他早年的书法“姿媚而乏老气”,受褚遂良的影响较为明显。中年所写的《发愿文》、《华严疏》,仍有着从褚、颜两家出发追踪二王的痕迹。

即使中年、处于元祐时期的作品,还嫌其“笔意痴钝”、终究是学颜不到家。直到建中靖国元年,他才自喜“中年来书字稍进耳”,将登堂而入室。他的晚年之作,确实是老到的、有自己风格的。如《送四十九侄诗》,奇倔中寓浩逸,挺拔处不乏“关东大汉”之势,舒展处时生“吴带当风”之韵。是颜吗?是褚吗?似是,而又不是。要领会黄山谷书法新妙的具体方面,那就必须再参考一些他研究、借鉴过的其他书家的作品。

黄山谷的书法的新,主要体现在正楷、行楷和行书的结构上。他创造了一种中宫敛结、长笔四展、具有俊挺英杰风神的新书体。据说,其独特的结字法,采自《瘗鹤铭》。然而,我们将他的名作《诸上座后记》、《松风阁诗》与之对照,就会发现,黄书的中宫较《瘗鹤铭》更为紧密,而其开朗处也更为宽博。这说明他是有所借鉴,又有所发展的。其借鉴和发展的方面是内质,而决不是外形。再说“中宫收紧”,这原是大王书风的一个特点,夸张之,则密处尤见奇肆,疏处倍添神采。

黄山谷通过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创造出被后人称为辐射式的新书体,找到了通往“晋宋佳境”的新道路,实属难能而可贵。这种黄书,每一个字里似乎都有一个圆心,其它笔划从中放射出来,但不论长笔短划又都是气抱或形接于圆心。这样结字,突破了晋唐楷书方正的外形,以其点划借让的办法,使中宫收敛处显得雄强茂美,又以对某些笔划的伸展,表露了浑融萧逸的雅韵。因为字的外形各各不同,组合在一起,左顾右盼,俯仰生情。不过,单独看,仍有一定的法则。他在夸张某些笔划、同时还要照顾到重心的时候,往往将长笔特意拉到能组成一个较规则的外形的所在。如《诸上座后记》中的两个“便”字的一捺,都拉到了与顶上一横的右端、以及一折的拐角处能遥遥呼应的位置。其“时”字的一钩,是将一竖拉长到:既能使钩尖与左面“日”旁的两个竖脚相照应,又照顾到钩成的钩脚的斜势能与“寺”旁上面三横的斜势相协调的位置的。真是苦心孤诣。这种字体何等新颖,但其“讲求重心”、却是古来如此的。算来“古”只是活的法则,并不是什么“古”的具体办法——死办法。以“古”为“古”者,永远创造不出新风格来。

《诸上座后记》局部

黄山谷“入古出新”的辐射式书体,冲破了在形式上力求均匀——以匀为匀的作风。由于既要夸张某些笔划,又要把握重心,因而在组成较完整的外形时,很自然地出现了某些笔划与长笔划之间的较大的空白。这种情况,术语叫“用白”,其实是特殊的“用黑”。姑且称“用白”吧。那么试问一下,黄山谷的“用白”是新法吗?从我国汉字的独特形状而论,甲骨、钟鼎、小篆、隶书,以至于魏碑和晋唐楷书,都有“白”存在。但这些“白”往往是由字的本身形状所决定的。自觉地、较前人更大胆地、夸张地“用白”,黄山谷是首创者。

《松风阁诗》局部

黄书还富有“欹侧”的特点。它们非但横划倾斜度大,竖划也虬曲而不正,字的各部分常常以相乖或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这就使黄书产生了特有的情致。这个特点的构成,除了决定于黄山谷固有的手势习惯,褚书对他的一点影响,恐怕还与借鉴杨凝式的行、草书直接有关。然而,由于这种“欹侧”字的笔划具有遒劲的特点、具有夸张颜书平行之笔“列队式”的特点、具有《瘗鹤铭》结体开张的特点,所以总体上仍巍然有气派。如果说我们容易感觉黄山谷早期书法的媚秀的话,那么,他的晚期书法的娇美,却要到朗润的密集的点划之间和四展的长笔之外去体味了。

由于黄山谷以探测精蕴的敏锐目光开发了诸家之宝,并付崭新的认识于毫端,所以,不但正楷、行楷、行书,连草书也自成面貌了。《竹枝词》手卷,雄逸奇丽,如野雨侵松、晓风抚水,韵趣无穷。熟悉张旭和怀素草书的人,一眼就会觉得,其中的“桃花”、“烟火”等字样活脱《古诗四帖》;“西”、“好”、“开”、“来”等字,又移植于《怀素自叙》。但我们再仔细看看,却不得不承认是黄字。那张旭、怀素写过的大小错落的字,跌宕多姿的体,以及首创的行行逶迤,翩翩自肆的写法,都化为黄山谷自己的了。

《竹枝词》

谈到《忆旧游》的新异趣向,是宜通篇观赏的。那些字的点子,与有意缩短成点子并按笔势分布的短划,一片狼藉,间有傲岸不羁的龙蛇长笔。欣赏这充满烂漫气息的艺术品,真象随秋风降落深山,一眼看见奇倔瘦削的古松下,自然地散布着万点菊花,令人酣醉。在这幅字中,黄山谷运用了一种每行字都不依各个字的“中轴”来贯气的手段。他让下一个字的某一面其居上的部位,与上一个字的同一而其居下的部位对齐,而不管另一面朝外冲出。就这样,行与行之间的借让关系,就摆到与一行字中上下字之间的联络关系同等重要的地位了。这种竭力从字幅通盘考虑而产生的奇妙的、生动的贯气,即使不是黄山谷的又一新裁,那也是他对张旭、怀素或者杨凝式草书布局的重大发展。

书法与学问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正如古人所说“水与船的关系”。黄山谷的书法艺术,能本着“入古出新”的精神,在笔墨上获得偌大成就,与他博览群书,工诗善文,精于绘画鉴赏是分不开的。

#黄庭坚#



转载请注明:http://www.neimengguchenbao.com/cbln/1456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