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今山西祁县)。九岁能诗文,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王维博学多才,不仅文学卓著,而且精通音律,擅弹琵琶。又擅长绘画,是我国水墨渲染写意画的开山始祖。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和孟浩然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号称“王孟诗派”。他笃信佛教,所作多含禅理,人称“诗佛”,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在盛唐诗坛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是一首赠友诗。题目冠以“酬”字,表明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和以此诗。这是王维晚年隐居陕西蓝田辋川别墅时写的。当时已经是李林甫掌权时期,官场黑暗,王维又不愿同流合污,只得过上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从内容上看是写诗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实际上是借自己的遭遇以及对策,来劝慰张少府。虽然张少府不知是何人,也不知他写给王维的诗是什么内容,但可以推测,他大概是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以及自己不得重用的苦闷。
酬:答。别人写诗相赠,自己再写诗回赠。
少府:县尉的别称,九品。
自顾:自己思考。
长策:高明的办法。
旧林:辋川别墅。王维的隐居之所,位于陕西蓝田,为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别墅,后为王维购得。
带:衣带。
浦:河流支流入主流的地方,或者江河入海处。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首联写自己到了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看之下,这样的生活态度非常消极,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晚年好静,其实暗含了诗人少年时期曾经不静,曾经活跃过。王维称得上少年得志,十多岁就在长安城崭露头角,二十一岁中了状元。他除了诗写得好,也是一个音乐节、画家,可谓多才多艺。当时京城中的公卿之家争相与之交往,风光一时无两。加上开元年间政治清明,贤相张九龄当政,所以年轻的王维满怀热情,想要一番大作为。然而不久,奸相李林甫执政,将张九龄排挤出朝廷。朝政日趋腐败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他深受母亲的影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很自然地选择急流勇退了。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在现实面前王维只能感叹自己无能为力,但又不肯同流合污,所以只剩一个办法:归隐山林。这里的“长策”,或许有两层意思。一是自己对朝政时局被小人把持的无力,二是自己实际上是有“长策”的,可惜不被朝廷采纳。表面上是说自己无能,实际上是表达了对当局的失望和愤懑之情。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却是隐约可感。“旧林”即辋川别墅,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念旧林”,其实也暗含了诗人厌恶官场黑暗、险恶,想效仿陶渊明那样隐居生活。这个“旧”字,说明诗人曾经栖居山林,出于自己的政治抱负而走出山林,步入官场。然而朝堂之上波谲云诡,他又不能同流合污。只是他终究比不上陶渊明那么决绝,甘于舍弃一切优厚待遇而躬耕田园,于是半官半隐,始终处于矛盾和纠结之中。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颈联描述隐居生活的闲适和惬意,充满了高洁优雅、潇洒自然的情趣。松林之间的风,吹开了诗人的衣带,敞开胸怀感受这个世界。诗人在山间独坐弹琴,天上一轮明月升起,世界是如此的安宁、干净!这两句抓住隐居生活的典型细节加以刻画,用“松风”、“山月”来衬托诗人高洁的志趣。而且松风和山月也有了人的情感,变得善解人意。一切都是那么的清幽、自然、和谐、放松。此刻的诗人已经和山林融为一体,无分彼此,审美主体和客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一联虽然承接上联写,但是转得很巧妙,虽然没有明确表达对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对官场的厌倦,但已经将这种情感融入了景物描写中了。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应该一定会打动张少府吧。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尾联回到本诗的主旨,那就是“酬”字。你不是要问我关于穷通的道理么?你看那渔夫乘着船,唱着歌,已经划到很远的地方去了。诗人用了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这一句没有直接回答友人的问题,而是刻画了渔夫的形象,含蓄地作答。别再问什么穷通之理啦,跟着我一起隐居吧。这样更显得意味隽永,耐人寻味。表面上没有答复,其实整首诗都在答复,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讲述人到晚年,万事看淡,急流勇退,归隐山林的人生经历,但也充分尊重友人,没有直接劝说,而是将选择权交给对方。这也体现了王维对友人的尊重和体贴。让友人自己去领悟隐居生活的妙处,再仔细思量,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人生到了晚年
只喜欢清静的生活
万事都开始漠不关心
也曾经苦苦思索对策
可是无能为力
只能归隐旧日的山林
松林的清风吹过
轻轻地解开了我的衣带
山间的明月相照
静静地欣赏我弹奏古琴
你要问我穷通的道理
看呐,那河浦的渔夫唱着歌
划得那么远、那么深
这首酬答友人的诗作,主旨是规劝友人和自己一样归隐山林,但是说得很有意境,很有技巧。首先说自己已经人到晚年,看惯了宦海沉浮、官场险恶,对政治已经不抱太大希望,对万事漠不关心,只喜欢宁静的生活。然后思索对策,可惜并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归隐旧日的山林。这里带有一丝愤恨和失望,对朝廷未能赏识重用自己表达了不满,同时表达了对张少府遭遇的感同身受。颈联通过景物描写,表现隐居生活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有动有静,有形有声,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用一幅清幽、洁净、潇洒、圆融的画面,来打动并吸引友人。最后似答非答,用渔歌入浦的典故,含蓄委婉地结尾,来启发友人的思考,让友人自己领悟隐居生活的妙处,并选择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