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观察—独立综合的金石书画新媒体
吴颐人艺术世界外景
10月22日下午,吴颐人艺术世界在上海闵行区七宝老街揭幕,由七宝镇政府设立,两层楼共平方米,展出吴颐人的书法、绘画、篆刻、陶艺、瓷器等作品共件,并设工作室。吴颐人书画作品展同时在隔壁的上海七宝艺术馆举办。 吴颐人艺术世界是继莘庄刘一闻大师工作室、文庙周慧珺艺术馆之后,今年上海又一个由政府设立、以当世书画篆刻家命名的公共艺术场馆,显示各地依托书法篆刻发展高雅文化、提升区域形象的愿望与努力。吴颐人艺术世界将纳入七宝老街统一管理,收费开放。 吴颐人表示,将个人艺术馆设在七宝,表达对于故土闵行的一份感情。这里展出近年创作的书画印陶瓷各种作品,品类跨度比较大,所以用"艺术世界"命名。
曹鹏在留言簿上题词
指挥家曹鹏与闵行书协主席吴申耀共同为艺术馆揭牌。92岁高龄的曹鹏在留言簿上写道:"艺高品高,文坛瑰宝--祝贺颐人大师艺术世界开幕"。 吴颐人艺术世界研讨会随后举行,郑毅主持,沈嘉禄、管继平、顾村言、徐杰、郭舒权、马尚龙等专家参加研讨。
开幕式后嘉宾合影吴颐人艺术世界研讨会现场
吴颐人艺术世界研讨会发言纪要(若斋整理。未经发言者审阅)
郑毅(闵行区七宝镇党委副书记) 请各位专家对吴颐人老师的艺术发表感言,最后我们请吴老师讲话。
管继平(《新民晚报》社区版主编) 我在80年代初与吴老师认识。他有很强的传统功力,书法、篆刻各有造诣。80年代初写汉简书法的人非常少,因为资料很少。吴老师遇到三位有成就、有学问的老师,分别为罗福颐、钱瘦铁和钱君匋。其中罗福颐先生家学渊源深厚,对敦煌文物、汉简艺术有很深的研究。吴老师很早涉足汉简书法,先声夺人,让大家眼前一亮,引起全国的重视。 吴老师追随传统,又不囿于传统。他成名之后三十多年来,艺术在不断变化,不断探索,难能可贵。现实中80年代出名的很多书法家,艺术走向倒退,在历史的潮流中被淘汰了。传统靠守是守不住的,如果没有学养注入,以描摹为准,那就不会有发展。吴老师吸收了东巴文的书法,研究岩画,不断吸取养料,写出自己的面目。他把草书写到汉简里面,一个个字拆开来看是草书,放在一起是汉简的形式,做到吴老师这样的风格,是很少的。他还写乱码书、日文书,把"神马都是浮云"这样的时尚内容写进书法,体现了新鲜的趣味。艺术家最怕没趣味,缺少了趣味,艺术上升不到很高的高度。 弘一法师是近代艺术家的先驱,从他到丰子恺、钱君匋再到吴老师,已经是第四代。多才多艺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吴老师多方位进行艺术的探索、实践。四代传人也同在艺术教育上有很大的贡献。吴老师的《青少年篆刻五十讲》、《篆刻五十讲》、《篆刻法》,属于近三四十年相当有影响的篆刻教育图书。包括一些很有名的篆刻家,当年都是看了吴老师的书,走上篆刻之路。 吴老师长期生活在闵行,以前属于郊区,由于地域的局限,加上他不喜欢凑热闹,很多人觉得他影响不够大。事实上,他的作品在全国有相当的影响力。
沈嘉禄(《新民周刊》主笔) 吴老师的作品有精气神,有感染力。这里展出的书法、绘画、印章、题画等内容,反映了他艺术发展的历程。他近年在拓展艺术疆域,尤其让我钦佩。比如绘画他在探索人物画,这次展出了他画的齐白石,很精彩。有时他让内容退到其次,更加注重笔墨、形式,与"文以载道"的传统稍许有些碰撞,碰出积极的思想。这不是哗众取宠。他为书法注入新的思想内容,带有哲学意味。每次看吴老师作品,我都会获得很大收益。 吴老师的艺术馆设在七宝古镇,是选对地方了。最近二三十年,七宝是上海有特色的景点,吸引大量游客。这里不仅有羊肉、汤团,游客进入艺术馆,能得到精神的满足,旅游活动成为一次教育。经济发展繁荣和个体素质的提高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七宝能提供这样的文化场所,让观众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别有深意。 王杰(《新闻晨报》图片中心主任) 当前社会节奏很快,有的人拿起笔就称为大师,学艺术没几天就出去办讲座,这是浮躁的现象,是在糟蹋艺术。吴老师潜心拓展艺术,让我佩服。他跟学生打交道,直截了当指出优点和缺点,不留情面。有人说徒弟好了会饿死师傅,他传授艺术则是毫无保留。吴老师心态开放,对现代的东西也很接受。唱歌的时候他能唱新歌,唱90年代的歌曲,作为艺术家,这种心态难能可贵。 郭舒权(艺术评论家) 对于汉简书法,钱君匋先生写得流丽,吴老师则写得扎实,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我非常敬重的。在书法学习方面,很多学生跟着老师跑,在初级阶段还可以,但后来一定要出来。吴老师的汉简书法在上海、全国独树一帜。 绘画方面,吴老师走的是潘天寿、齐白石、八大这一路,雄强、简洁、富有文人气息。他融三者为一,又有自己的特点。比如画字结合,他书中有画、画中有书,这在当代的画家中是不多见的。当代画家基本忽略书法,事实上,中国绘画缺少了书法就走不远。吴老师把绘画和书法结合在一起,具有文人意味,就像一首诗,背后有无穷的东西让你去想象,文有尽而意无穷。 篆刻是吴老师的拿手好戏。有人曾说,吴颐人是闵行的书法篆刻教父。这句话分量比较重,我认为是当之无愧的。他影响了闵行、上海,影响了全国。我们去贺兰山,那里的旅游点卖石头,会刻图章。问他是怎么学的,他说跟《篆刻五十讲》在学。吴老师就站在眼前,他激动得不得了。那本书盗版很厉害。 好的作品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有高超的技法,第二有高妙的意味。吴先生的书法篆刻绘画站在一定的高度。好人好字迹,坏人坏字迹,书法绘画背后是人的事情,体现为人的水准、人格精神。我敬重吴老师的为人。许多人拼命争座位,他则是主动不要做,这是人的境界问题。他注重艺术作品,对名比较淡泊,"毫无兴趣见大人"。一位艺术家,独立的人格没有,就不会有个性。吴颐人艺术世界设在七宝,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产生社会效益。 吴老师把英文、日文、流行语都写进书法,这真的好,不保守。后面的路怎么走?我对吴老师有两点建议。一是写《吴颐人谈艺录》。吴老师有这么多学生,可以把资料都收集起来。二是在笔墨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怎么精益求精,怎么千锤百炼。在攀登大师的路上,吴老师真的有希望。 石禅(职业画家) 这里的场馆叫"艺术世界",吴老师配得上。一个人的诗书画印,最好很全面,每样东西都好。齐白石、吴昌硕有"四绝",现在的人几乎没有了。几年前吴老师有个展览,叫"吴颐人的艺术世界",是一样的道理。这里不叫书画馆、书法馆,叫艺术世界,名字定得太好了,他担得起这个定位。 对于教导后辈,吴老师说不能给他一条鱼,要给他一张网,让他自己去捉。他是一个训导式的践行者。他自己先做,是我的楷模。我不属于他的徒弟。三十几年前,吴老师告诉我,要开始画画。我想,你书法篆刻这么大成就了,还画什么画。三十几年下来,吴老师画得比我认真,比我多,思考的东西比我多。他的追求给我的勇气,对我非常有感染力。他有个斋号叫"两天晒网斋",我想叫"三天打渔斋",可是一直不敢用。吴老师说在晒网,我这么一个后生,敢说打渔吗?前不久,吴老师批准,可以用了,叫"三天打渔舫"。我是渔民出身,很般配。吴老师这么谦虚,他的斋名,是很低调的。 顾村言(《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主编) 吴老师从汉简、岩画中吸取艺术养分。他对居延简、武威简情有独钟,在书法中,把中国文人的写意精神、心性的东西写出来。前不久《东方早报》做了上海中国画院60周年文献展的报道,吴老师和那批艺术家一样,不一定有什么职位,但是让我们敬畏。对于"海派艺术",通常理解为海纳百川,更重要的是,对艺术本体的探索。艺术是公正的,和官职大小没关系。人生苦短几十年,从艺术的本体来说,要把自己的心性表露出来。吴老师对汉简、齐白石、八大有会心之处,延续了海派,带来古与新的反思。董其昌是闵行人,吴昌硕是吴老师的师公,都是很宝贵的学习资源;可是吴老师往古上溯,走到汉简里,走到岩画里。那都是中国的写意艺术。吴老师走在古与新之间,传承与创新在他那里是一个整体,是皮鱼肉的关系。他是真正的传承者,也是真正的创新者。创新的离不开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吴老师做得比较好。这就是真正艺术家的风格,书如其人,画如其人,艺如其人。 张伟麟(政府官员) 设立"吴颐人艺术世界",体现了对本土艺术家的尊重。吴老师主张"不求第一,但求唯一",为人低调,内心里是很狂放的。他对艺术的境界有远见,我很佩服,时常受到教育。吴老师画毛驴,画了这么多年,他说还没画好,这次没有展出。他追求唯一性,要和黄胄的毛驴不一样。对于学生,他是完全放开的,如果你有高明的师傅,尽管去学,他希望学生比他更好。他的精神世界是宽容的。对人对事,他有种高士之风,隐居不士。他的艺术值得学者专家更多的研究。
马尚龙(《现代家庭》杂志主编) 今天召开吴老师艺术研讨会,我更愿意看作是欣赏会。我去欣赏柏林爱乐乐团,觉得好;要让我说出多好,却说不出。今天也有同样的感觉。吴老师德艺双馨,他身上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气节。这不仅是谦虚就行了,有很多的细节。年吴老师展览,开幕后中午吃饭,饭菜不见得多好,席卡上面的名字是吴老师写下来的。那席卡很快就被人收藏了。这是润无声的细节,体现了对每个参加人尊重。吴老师的女儿吴越也是非常低调。从他们父女身上感受到中国传统的礼仪,一种文化的积淀。 徐杰(上视电影频道总经理) 吴老师年在上海美术馆办展览,观众一直到二楼扶梯上,轰动一时。当时在老锦江饭店底楼举行新闻发布会,钱君匋参加,后来却突然失联了,是被人接去参加另一个活动,留下一段趣事。年吴老师办展览,是陈佩秋、周慧珺和女区长一起剪彩,三位女性。还有年70岁时候的展览。三个展览展出了浩瀚的作品,博大精深。吴老师是一个可敬可爱的人,出自于本乡本土,他的艺术体现了上海艺术家的实力和潜力。 吴颐人 我刻过一方印章,叫"依然学童",去年举办师生展览,名字叫《在路上》。我跟学生说,你们在路上,我也在路上。艺术创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传统,风筝再高,线还在手里。有些艺术家自称是创造,在我看起来是捏造。 感谢七宝古镇的支持。按照我的性格,没有兴趣办展览,要办,就在小一点的地方。以往在上海办展览,都在美术馆,包括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等。50岁办画展的时候,条件很简陋,请帖是黑白的。 现在我的精力主要在岩画。到内蒙古阿拉善考察岩画,感到很了不起。这个石头的寿命是上古人类留下来的,是人类童年的美术作品,那时候甲骨文还没有。人家送给我岩画,我不敢拿,岩画离开了环境,是一种破坏。人应该不断探索,充实自己的艺术。贺兰山我去过三次。"漂亮"本来是褒义词,对于写字、画画、篆刻则是贬义词。怎么从古老的传统中吸取营养,需要思考。 有朋友劝我说:“吃吃老本算了,搞什么创新。”我现在画毛驴,很难画。蚂蚁也难画。毛驴的地位不高,有句话说"脑袋被驴踢过了"。考取状元骑高头大马,落魄文人骑毛驴。毛驴吃的很粗,拉磨拉车。我很同情毛驴,这是一种平民艺术。我是平民出身的,要为毛驴翻案。黄胄大师的毛驴是墨块的,我要加进去线描。至于蚂蚁,老百姓就是蚂蚁,称为"蚁民"。蚂蚁忠、毅、勇、义,有了糖就分享,有团队精神,反映了人类的品质。 书法历来创作唐诗宋词,我喜欢用新题材,有炒股票,有春运的。在形式上,有西夏文、东巴文、鼓琴谱,甚至还有乱码。我不认识古琴谱,可以去尝试。对于篆刻,我最感兴趣的是边款,把边款的文学性用汉简表现出来。把岩画画进边款,这是前无古人的。我老师在我50岁的时候送我一首诗,说汉简入边款前无古人。我自豪的是岩画入印,这是第一的。 不求第一,但求唯一。别人都卖青菜,我卖香菜。今天在这样的场合抛头露面,感到难为情。有句话是"不甘人后畏人前",在艺术上不甘人后,在应酬上畏。再次感谢七宝政府。 郑毅 吴老师的话朴实谦虚,与他的作品风格一脉相承。他的书画印都有个性,朴实,独特但不另类。吴颐人艺术世界落户七宝,七宝镇党委政府发自内心感谢吴老师。我们要建设文化大镇、教育重镇,今天艺术世界一定会成为未来文化大发展的新起点。希望这里为吴老师带来灵感,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