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收案数量大幅上升、司法改革深入的关键时期,兴安盟扎赉特旗法院紧紧抓住司法改革、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及“执行年”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双语诉讼服务,有效提升了案件质效。
司法责任制改革:思想政治建设“当先”
去年3月1日和11月21日,扎赉特旗法院分别推行司法责任制及司法改革试点工作,保持队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成为全院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聚人心、求共识、明责任。党组及时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按照不同岗位分别定责任、定任务、定目标,通过不同层面的谈心谈话、警示教育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导法官干警与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同心同德,行动与改革同向同力。
创载体、添动力、鼓干劲。通过开展“健康兴安法官”、“法治讲堂”等系列活动,提高干警的思想认识,随时摸清每位干警的思想动态,采取正确措施,切实解决干警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激发干警的集体荣誉感、使命感。
提素质、强管理、重监督。试点改革以来,变化最大的是年轻法官,裁判文书质量、案件质效明显提高。1-5月受理案件件,结案件,在收案同比上升40%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好的结案率。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维稳目标“当先”
扎赉特旗法院是全区13个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之一,经多方联动、多元化解,取得了初步成效。
组团队、建平台、抓联动。大力加强“四室一庭”建设(即法官调解室、律师工作室、特邀调解室、行业调解室和交通法庭及拆迁法庭),组建了基层组织、妇联等30个单位近人的调解员队伍,与金融办等10多家单位签订委调协议,聘请律师调解、行业调解人员队伍,提高调解成功率。
多元化、多渠道、多角度。明确了诉前调、委派调、联动调等基本方法,将大量民间纠纷挡在诉讼外,大大缓解了办案压力。3月以来,通过金融行业法庭调处,10多件案件在诉前得到解决,60多件物业纠纷在社区全部化解。
引多元、善调解、效初显。涉及婚姻家庭等民生类案件,有针对性地引入多元化解。一对年逾七旬的夫妇,多次到法院要求离婚,民三庭及时到社区就地调处,在律师、社区干部、老人子女的共同努力下,这对老人重归于好。该院还成功对9起涉及赔偿数额达多万元的机动车责任纠纷进行诉前调解。
“执行年”活动:实现最终权益“当先”
“执行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扎旗法院法官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截至5月共执行件,执行标的额达.5万元,移送拒执罪2件2人,拘留罚款62人次,公开曝光19人。
多管齐下显成效。执行保障上,执行队伍增编至20人,并配备5台专用车;执行手段上,以强制执行为首选,以拘留罚款为常态;执行方式上,穷尽各项执行措施,全面提高执行效率;执行流程上,盯住案、人、财产,实行案件“日排查、周清理、月通报、审限清”式管理。
全面发力显神威。3月下旬,打响了执行攻坚第一仗。被执行人唐某拖欠31名农民工工资达60余万元,长期躲避执行人员,在唐某见到拘留证并即将戴上手铐时,其到银行将全部执行款汇至法院帐户,事后31名农民工为扎旗法院赠送了锦旗并得到了旗政府的高度认可。该院还对有财产拒不执行、隐藏转移财产的当事人依法果断追究刑事责任,集中清理移送公安机关审查立案12人。
公职老赖无处逃。对涉及国家公职人员为被执行人或担保人的案件,采取“四步走”方式,第一步晓以利害,第二步通报单位,第三步上报纪委,第四步强制执行并公开曝光,仅用时一个月,13件类案全部得到执行。某镇所长李某欠贷款2万余元拒不执行,在通过纪检部门向其单位发出通告后,李某主动来到法院与申请人和解并履行。
双语诉讼:服务民族群众“当先”
扎赉特旗蒙古族群众众多,近年来双语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全院把蒙汉双语诉讼服务作为保障蒙古族当事人诉讼权利、提高民族地区审判质效的着力点,充分尊重和满足当事人的诉讼需求,使司法为民更显民族特色和人文关怀。
双语法庭特色鲜明。把胡尔勒法庭建成双语诉讼示范法庭,选派精通蒙汉双语、业务熟练的干警到该庭工作,实现诉讼全过程双语服务;安装了蒙文输入软件,运用蒙汉两种文字制作裁判文书并送达当事人,法庭还置备了蒙文法律书籍及蒙汉对照版诉讼指南等便民手册,方便蒙古族当事人参加诉讼。
双语诉讼程序规范。根据当事人意愿选择纯蒙古语诉讼或蒙汉双语、汉语诉讼程序,双方当事人均能熟练运用蒙语和蒙文的,使用蒙语诉讼程序审理案件,并用蒙文制作庭审笔录、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涉及蒙汉两种民族当事人的,将依照蒙汉双语诉讼程序审理案件,撰写蒙、汉对照版法律文书。
双语法官队伍壮大。全院现有蒙汉双语法官22人,90%以上在业务部门一线工作。近年来,该院先后招录十多名蒙汉兼通干警,并安排在立案、接待岗位,为蒙古族当事人进行法律咨询等工作提供方便。
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看白癜风一般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