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那天与朋友相约攀登湖北省鄂州市的一座西山,在途径一凉亭,风景秀丽美不胜收,便决定在此地与友人一同露营过夜,黄庭坚当晚就写下了《松风阁诗帖》这一作品,当晚的松涛骇浪,伴随着夜雨,没落了尘世的繁杂,清高而脱俗的境界经过了一个晚上大自然的洗涤过后,更是让黄庭坚内心的忧愁与怅惘,感慨了出来。深沉的意境都洋溢着对美好的境界的向往,这个神奇的夜景,就像黎明快要来临的前夕,跌回现实,因此也想到了很多过世了的朋友,诗作已然是达到了“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这幅《松风阁诗帖》的字迹更是不得了。
松风阁作品局部既然黄庭坚以苏轼为老师,他书法的风格跟着这位当时文坛的泰斗人物,也是颇有些相似的,黄庭坚在学习他的书法的时候,苏轼就讲过“你们学习我的书法,要撇开书法的名气,不要好胜的去以精美的装裱,把作品放到漂亮的精囊之中,这只能是物品而已。”得到苏轼的教导后,在用笔上,对苏轼的偃笔方法就充分的利用起来,黄庭坚写的字在结构上也是层次感特别好,上轻左右重,字体气势宽博舒展,甚至也有个别的字能与苏轼的字迹结构完全一致。这幅松风阁作品就完全展示出了黄庭坚厚重、舒展、骨劲、跌宕的书写风格,让分看了感觉到了一种古朴力量的感觉。
松风阁诗帖要想写出黄庭坚这种苍劲有力的书法,那我们首先要琢磨的就是黄庭坚的笔法,他执笔是怎样的,他运笔是怎样的,黄庭坚也在他学书的论书中提到“学习书法写字的时候,要先学会持笔,笔要提高点,让腕部能够书写自如”黄庭坚在这幅《松风阁》作品里面就看得出,他的持笔一定是很高的,让他最大限度的释放空间,书写出“今”,“年”这种字的长线条,能够通过中宫收紧,而让笔法放射出去,达到舒张的目的,也因为隔纸张稍远的缘故,不管他的字怎么一个“险劣”,都能够在章法上面感觉他的布局与中心,能够一个字承接上一个。
松风阁诗帖黄庭坚不仅在诗歌上面对后世有着莫大的影响,他在书法的革新也表现出来了极具自我风格的个性,让后世练书法的书友们有了很大的启发,怎么样入帖,最后怎么出帖,他从一开始学习周越,后来也学习过苏才翁子,最后师从苏轼,这都是黄庭坚一条练习书法的传承之法,到最后自己能够从书法的感悟中体会出来这种大张大合,走出自己的风格,就连苏东坡都为之称赞。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黄庭坚不仅松风阁作品已经堪称大作,他的草书也是书法界的精髓,他的布局与运笔都讲究平衡的原则还能练就好自己的感悟,他所持有的面目都是来源于观察生活,在草书上也巨大成就。
松风阁诗帖我们第一个要欣赏到松风阁作品里面的笔法,这幅作品的笔法不是常态的一成不变,而是横撇竖捺都会有它所存在的变化,这些变化却也是非常的巧妙,能够不失去重心的同时,还能布局这么完美,每一笔都能够感受出毛笔写出来的骨劲,有粗有细,第二个我们要看到的是这幅作品里面字的结构,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中宫收的特别紧,让整个字在不散的前提下,舒展开来,那种书法张力是其他字体不能够达到的。最后就要看看这幅作品的布局,整列下来,流畅不作,连贯而不倒,留白那么的巧妙,呼应那么的俏中带魅。我们初学一定要多看古帖,从古帖中悟出属于自己的不失原则的度。
松风阁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