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晨报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晨报_晨报历史 > 晨报特点 > 头条江西日报聚焦我区乡村振兴工作

头条江西日报聚焦我区乡村振兴工作

发布时间:2021-3-27 9:18:08   点击数:
1月8日,江西日报3版刊发《沃野多锦绣乡村新画卷——赣县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纪实》一文,报道我区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脱贫攻坚实现高质量、现代农业创出高效益、乡村变化翻天覆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产融合蒸蒸日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沃野多锦绣乡村新画卷

——赣县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纪实赣州市赣县区是千里赣江第一县,世界客家摇篮,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如今放眼赣县区,水清岸绿、河畅屋美,乡村风景如画。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赣县区步步深入推进,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打好“立足大项目、开展大招商、创建大平台、实施大投入、推进大改革”的现代农业攻坚战,资金、人力、技术纷纷向乡村聚集,农业绿色高效、环境生态宜居、产业融合发展、改革稳步推进,古老的“南方赣巨人”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近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悄然发生着美丽蝶变,“十三五”指标全面完成,小康目标如期实现,先后获评赣州市高质量发展一类县排名第一、江西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国家优秀农业科技园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先进县等称号……脱贫攻坚实现高质量带领群众齐奔小康年农历大年初一,赣县区梅街村因残致贫的聂道有、刘小英夫妇走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通过发展种菜养鸡等农业产业脱贫后的第一顿年夜饭,殷实丰盛,吃出了赣县区7万多脱贫群众感恩奋进的幸福与喜悦。年底,赣县区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赣县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县。近年来,该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部署、同推进,力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年4月,该区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高满意度的成绩单,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年6月,代表江西接受国家贫困县退出核查,以优异成绩交出了全省高质量脱贫的合格答卷。

图为宜居宜业的梅街村。

现代农业创出高效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冬日暖阳下,在赣县区石芫乡蔬菜基地,菜农叶传侯、张茂华夫妇正在大棚内忙碌地采摘螺丝椒,等着合作社到田间收购。叶传侯介绍道,“村里有良好的富硒土壤、洁净的水源,今年村集体新建了高标准蔬菜大棚,我家承包了1个大棚8亩地,标准化的设施加上专门的技术服务团队指导,今年秋天种植的辣椒大获丰收,也赶上了冬天的好价钱。”据悉,赣县区把蔬菜产业作为提升产业扶贫成果、推进产业振兴的重点产业,引进培育了铭宸集团,建成了规模较大的三产融合蔬菜科技产业园和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助推了全省、全市设施蔬菜产业大发展。采取“区投资、乡建设、村所有、企带动、户种植”的创新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区建设顶部竖式通风型等标准钢架大棚余亩,建成了江口、五云两个万亩蔬菜产业示范带。引入青岛华垦集团等专业技术服务团队,配强了乡镇菜技员队伍,促进蔬菜产业实现量的飞跃到质的提升,由赣州的“菜篮子”跃升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基地,铭宸蔬菜代表江西搭乘“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近年来,赣县区还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数字农业、节水灌溉等重大农业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粮食、蔬菜、脐橙、油茶、生猪等主导产业,培育甜叶菊、湖羊、蜂蜜、腐竹等特色产业,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8万吨以上,生猪实现复产增养,为克服疫情影响、保障粮食安全和肉品供应作出了应有贡献。

图为赣县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

图为江西首趟满载赣县蔬菜的中欧班列远销俄罗斯。

图为大棚蔬菜高产高效。

乡村变化翻天覆地乡风文明劲吹新风日前,在省农业农村厅挂点帮扶的湖江镇牛岭村,平坦的通村油路和硬化入户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农户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卫生厕、住上了安全房。“现在的村子就像一个大公园,还有不少城里人来这里游玩哩!”村民龚声荣感叹,“以前村里的路泥泞坑洼、房子破烂不堪、田地零碎难耕种,就是一个边、少、穷村庄。”近年来,村里全面开展了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空心房整治、水面网箱整治、禁养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铁皮棚整治、乱埋乱葬整治,实施了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和“8+4”公共设施建设,落实了长效管护公益性岗位,开展清洁家园卫生评比,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了水稻、红薯等种植面积,发展了肉牛养殖。如今,牛岭村的道路、房屋、农田、水面、产业都成了美丽的风景。在赣县区,像牛岭村一样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随处可见。近年来,赣县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和高质量脱贫的基础性工作,切切实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开展“七大整治”行动,实现宜居村组新农村建设扫一遍;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实现农户“五净一规范”。年,赣县区投资4.7亿元,在全省率先实施“农贸市场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三个城乡一体化项目。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悄然美化净化,一个个村庄华丽蜕变、焕然一新。“现在村里到处干干净净,设施也齐全,大家都遵规守纪,还有各种文化体育设施,可以锻炼、学习呢。”田村镇夏都村民陈兰谈起村里的变化,竖起大拇指。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同频共振。赣县区在注重村民“外表美”、“口袋鼓”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平安法制建设。同时挖掘农村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文明乡风注入勃勃生机。目前,赣县区以各村农家书屋、村小广场、文化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建设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个,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图为七彩缤纷夏潭村。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便捷幸福赣县区虽毗邻中心城区,但山多地少,基础设施一直相对落后,环万安水库库区的五云、湖江、沙地、储潭等四个乡镇因库湾众多,交通路网一直不健全。如今,宽阔的柏油路如巨龙般带着全区乡村腾跃发展。赣县区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立足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之事,坚持民生导向,群众生产生活缺什么补什么,重点解决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网络等突出问题,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把实事、好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年以来,全区统筹资金6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努力补齐了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如今的赣县乡村,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卫生室、小学、幼儿园、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房屋、饮水、厕所、排水排污等生活设施逐步完善,实现了公路和入户路硬化通达率、通信网络覆盖率、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农村常住户安全饮水达标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安全住房达标率、通生活用电率7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

图为夏浒“四好”农村路。

三产融合蒸蒸日上乡村产业多元发展年关将近,省级非遗产品——田村黄元米果、地理标志产品阳埠腐竹、绿色食品长洛蜂蜜、沙地板鸭、湖江鱼丝等客家传统年货,如今发展成了地域特色产品,乘着乡村产业发展的东风,走进商超,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犹如阵阵春雷,打破了赣县乡村传统农耕经济的沉寂。在省市人才、技术、品牌、仓储、物流等体系政策的支撑下,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进市场,城市居民走出街巷、走进农家,成为农业产业新业态,一二三产业正在深度融合。赣县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行行有龙头、业业有示范、乡乡有样板”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谱赛科、铭宸蔬菜、金溪油茶、轩辕春秋、绿林湾等分别成为甜叶菊、蔬菜、油茶、脐橙、湖羊等各项产业的龙头企业。该区的甜叶菊产业,在省农业农村厅三产融合项目的支持下,实施“南繁北扩”战略,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新品种研发中心,研发出高RA、高RM系列新品种,区内建立了一级母苗繁育基地,在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北方地区“借鸡生蛋”发展原料基地,生产的甜菊糖苷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年税收超万元、年创汇1亿元以上、全产业链年产值达8亿多元。该区的晶星面条、全标生物、天绿生化、圣食园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如今的赣县区,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该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江口镇和南塘镇入选全省百强中心镇,韩坊樟坑、田村坪内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三溪寨九坳、白鹭古村、五云祥云湖、韩坊天子峰、长洛漂流、江口小麻洲、湖江虔尚汇、客家文化城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正成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实现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图为风景秀丽的寨九坳。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在储潭镇“砂石银行”,滩头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年4月份开业以来,由村集体出资成立,村“两委”为经营主体的砂石超市,已累计销售砂石立方米,收购砂石立方米,辐射农户户,创利润约22万多元。砂石超市既向群众供应砂石材料,也回收农户余量及废弃建材,既解决了乱堆乱放,又保障方便了村民用砂,还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这一做法,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示范案例在全市推广。理念之变引来源头活水。近年来,赣县区解放思想,蹄疾步稳推进各项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年,该区顺利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区个村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推进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殡葬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持续落实了产业扶贫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金融支农政策,促进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率达45.6%,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该区江口镇河埠村通过成立合作社,利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整村整片流转土地经营权,建成规模蔬菜产业基地,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创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高效益,成为农业农村“三改合一”试点的典型案例,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该区所有村实现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赣县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我将扛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当好一线总指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同全区人民一道共同奋斗,建设新时代的五美乡村,让赣县父老乡亲收获满满的幸福。”

图为赣州铭宸蔬菜科技产业园。

来源:赣县融媒体、江西日报

责编:罗孝炳张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eimengguchenbao.com/cbtd/1218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