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西藏(五)
拉萨
那曲赶到当雄入住,第二天早晨先到当雄县北面的河滩照日出。虽然有铁丝网阻挡,我们还是穿过民居绕到了河滩上。日出的金光虽被大山遮挡,但还是映衬着远处的雪山,牦牛,草原都笼罩在黄金般的光线里,美不胜收。惊喜的发现,水湾里还有大雁和赤麻鸭在游动,给画面增添了灵动,马上开工拍摄。
欣喜的看到照片远景有雪山,前景有微微泛起的涟漪、游弋的雁鸭,中景是水中的雪山倒影。远景是碧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
远处有两个辛勤捡牛粪的藏族妇女,我们刚开始还拿长焦远远地偷拍,岁数大一点的无所谓的样子,岁数小的还躲躲闪闪不正视镜头,大勇一马当先冲上去交流沟通。家在那住?养多少牦牛?还要主动帮人家背粪筐。一番交流过后,询问可以拍照吗?点头默许了。效果达到了,一群人上去狂拍,都收获了不少精彩的片子。
中午时分终于到达拉萨,喝到了仰慕已久的拉萨啤酒。第一站是大昭寺,看到了精彩的辩经比赛,可惜的好多精彩片段是看到没有拍到,技术和场地都有局限性。
在光影交错地拍摄中,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向前辈们讨教。郁闷的是,带着的笔记本无法识别读卡器,需要明天动用关系帮忙解决,要不就会错过好多的美景。老古人讲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摄影毁一生,单反穷三代。这话不假,没有想到的是还地换电脑。
拉萨的行摄之旅,怎么能缺少布宫的日出,好多金碧辉煌的布宫照片是在日出时分在药王山机位上拍到的。我们想拍到一个角度更完美的全景日出布宫,于是六点出门,摸黑爬到南山上。摆好设备,等待日出。谁知天公不作美,先是阴天,后来是小雪,只好收兵罢战。第一次来西藏就想收获满意的日出,也是有点痴心妄想,意外的收获是在南山上碰到一对小年轻拍藏族风格的婚纱照。
匆匆结束上午的拍摄,早点都顾不上吃,匆匆赶去和大部队集合参观布宫。实际上旅行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历史,导游的讲解正史、野史参半,加上自己的功课,基本可以明晰一些模糊的知识。
达赖喇嘛在前藏地区地位至高无上,班禅大师在后藏地区深受爱戴。由于前藏后藏的经济、富足不同,也造成各自的地位不同,但历代的班禅、达赖的年龄差距较大,都是互为师徒。五世、六世、七世、十三世达赖喇嘛对藏传佛教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午去了向往已久拍摄辩经的色拉寺,我们去的时候已经开始,人声鼎沸的小院里挤满了辩经的喇嘛。有百八十人,周围全是慕名而来摄影的也有不少。已经顾不得一路走上来的气短胸闷,屏住呼吸、对准焦点、摁下快门。
只见站着的对着打坐的,言辞激烈的质问着什么,打坐的也不甘示弱地反驳着。虽然是一句也听不懂,看着平时温文尔雅的出家人,争论的面红耳赤你也不由的好笑。还有一个大师傅不参与辩经,观察着进行争辩的喇嘛们,不时的往本子上记着什么。
其实这就有点像大学生辩论赛,辩论好的也是能晋升级别的。手掌相对而击,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一正一反相击说明对手的观点是错误的。加上喇嘛们极具表演的夸张动作,丰富表情,拍的我们如痴如醉。
第二天早晨没有爬南山,药王山的机位上挤满了相机。龙哥爬上栏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机位,布宫的天空中没有点缀的云朵显得比较空,也许是技术不佳把?拍了也没有感觉到有多么好看。
看着沐浴在晨光中的布宫,宫宇叠砌,巍峨耸峙。布宫门前的马路上车来车往,欣欣向荣,一幅古代与现代融汇交织的晨曲。就像《我要到西藏》歌词中唱到:
佛光穿过无边的苍凉
有一个声音幸福安详
清晨我挥动白云的翅膀
夜晚我匍匐在你的天堂
生灵顺从雅鲁藏布江流淌
时光在布达拉宫越拉越长……
问:胖子是谁?
答:
原名:张永胜,男,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乌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乌海市海勃湾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爱好广泛,利用业余时间执笔取暖、煮字疗饥,发表数篇文章,散见于《中国钓鱼》《中国游泳》《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地税》《乌海日报》《乌海晚报》等众多媒体,在多家网络媒体上经常发布原创文章和摄影作品等。
希望可以通过文字和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如果您想见证一个胖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