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晨报
提到内蒙古,首先想到的便是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品尝着美味的羊肉,可谓人间美事。
内蒙古的羊产品被人所熟悉,也有着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同时它也面临着问题。目前羊肉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等因素,致使羊肉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内蒙古尚未出现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相当地位的肉羊品牌企业,致使内蒙古羊肉在全国市场上差异化不足、特点尚未突出、市场竞争力受限,品牌化发展力度亟待加强。
做强
内蒙古羊产业
内蒙古地区以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草原牧场为依托,合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致力于绿色肉食品开发,打好草原牌、绿色牌、生态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培育独具内蒙古特色的龙头企业,尽快以全新面貌打入国内外市场,成为绿色肉食品的排头兵,力争发展成为国内绿色内蒙古羊肉食品生产基地。
拥有13亿亩草原的内蒙古自治区,无疑是全国最适合养羊的地方,这里地域辽阔、空气清新,所以在内蒙古产生全国第一大羊肉品牌,也最容易被全国的老百姓所接受。
从全国范围来看,内蒙古羊肉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名列首位,然而,作为羊肉产量名列首位的省区,内蒙古羊肉产业却没有出现像乳业巨头伊利、蒙牛这样在全国市场占据绝对优势的羊肉品牌。
随着羊肉产业的发展,一系列问题也凸显,但同时也给有机、无污染的内蒙古羊肉品牌带来了机遇。如何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了解和认可内蒙古羊肉产品,如何树立内蒙古羊肉产业的品牌形象,进而带动内蒙古羊肉产业的发展,这是眼下摆在每一个内蒙古羊肉企业面前最大的问题。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品牌建设滞后于羊肉产业的发展。羊肉品牌保护意识较弱和品牌建设的滞后制约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广阔空间。
牛羊肉作为内蒙古的传统优势产业,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综合内蒙古牛羊肉、绒毛、乳业和皮革皮毛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可以看到牛羊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规模增大的阶段。
据了解,当前,内蒙古羊肉年产量在80万吨以上,羊存栏万只以上。拥有以呼伦贝尔羊和乌珠穆沁羊为主导品种的东北肉羊产业带,以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为主导品种的锡林郭勒草原肉羊产业带和以巴美羊、经济改良羊为主导的沿黄肉羊产业带,这三大养殖带一直被认为是内蒙古绿色草原羊肉品牌的基础。
增强羊肉供给能力
在日前结束的第二十届世界肉类大会上,蒙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闫树春代表肉羊产业发言,提出了解决羊肉供给问题的建议与办法。
增强我国羊肉供给能力需标本兼治、内外结合。闫树春认为,需从国际与国内两个层面,提高我国羊肉供给质量与水平。一方面,通过“拿来主义”解决短期量的问题,加强国际贸易增加羊肉进口,同时需要注重进口产品质量及市场有序监管。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我国自己的肉羊产业,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羊肉供给数量与质量,就需要做到五个方面:一是从国外引进优质良种,通过良种扩繁,杂交选育,提高我国肉羊质量及个体性能,在降低草原载畜总量的同时,达到资源减量化、个体增量化、减畜不减量、增质不增价;二是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进产业升级,为企业减税,增加肉羊良种补贴等;三是扶持家庭示范牧场和标准化育肥工作;四是开发新型饲料与环保饲料,积极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指导、免疫和防疫检查,降低养殖风险;五是制定并完善羊肉生产卫生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并全力打击哄抬价格、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确保百姓食品安全。
在蒙羊和林基地,大型监控墙上,肉羊养殖、屠宰、加工、包装等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实现了全程可控可追溯。目前,蒙羊已构建完成了包含“肉羊良种纯繁、生态规模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深加工、全程冷链物流、全国终端渠道覆盖”在内的绿色生态全产业链布局。同时还顺应市场要求,引进了银行与担保公司等金融要素,形成了“基地+农户+公司+银行+担保公司”的“羊联体”模式。
加快羊肉产业升级
虽然内蒙古堪称国内优质羊肉的生产大省,但其肉羊产业一直缺少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随着国内市场对羊肉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建立一个能够代表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大品牌,成为内蒙古肉羊产业最迫切的需求。
闫树春认为,品牌化发展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内蒙古的羊肉在全国知名度很高,但与乳产业相比,内蒙古尚未出现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相当地位的肉羊品牌企业,由于肉羊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战略发展意识及具体规划,致使内蒙古羊肉在全国市场上差异化不足、特点尚未突出、市场竞争力受限,品牌化发展力度亟待加强。目前,蒙羊牧业已经制定完成了未来5年品牌战略发展规划,逐步将蒙羊打造成为自治区知名、全国驰名、消费者满意的中国羊肉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