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寒旱所与另外两家中科院兄弟科研机构联合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捡拾机,日前在银川市中科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示范基地成功试用,该机器的问世破解了我国马铃薯收获存在的用工难、成本高的难题。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寒旱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经过多年科技攻关,研制的马铃薯捡拾机成本仅为5万元/台,较进口机械(万/台)大大降低。试用结果表明,该捡拾机每小时可收获马铃薯20亩,每台可替代劳动力50个,节约收获成本元/亩。该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自动装袋、不破皮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兰州晨报)
薯网酷评马铃薯种植、收获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在收获季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目前,我国正进入老龄化阶段,壮劳力越来越缺乏,捡拾机的研发正逢其时。
捡拾机的发明,对马铃薯产业而言有三大积极作用:第一,提高劳动生产率。捡拾机每小时可收获马铃薯20亩;第二,减少劳动力成本。现在,内蒙古地区捡拾马铃薯每人每天要元,一台收获机就需要五六十人来捡拾;第三,可以改变生产方式,促进马铃薯生产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