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人民币放量收跌中间价再创逾6年新低
国际宏观
美联储就业指标意外大跌,美国9月就业市场状况指数(LMCI)-2.2,预期1.5,前值-0.7修正为-1.3。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Hatzius将年美联储加息概率由65%上调至75%。预计11月加息概率10%,12月加息概率65%。
纽约联储调查显示,美国家庭对未来三年的通胀预期在9月份下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则反弹。美国实际GDP增速恐怕会“明显地”低于历史性正常水平。
德国10月ZEW经济景气指数6.2,预期4,前值0.5。德国10月ZEW经济现况指数59.5,预期55.5,前值55.1。德国10月ZEW经济景气指数远高于9月,且高于预期,这表明经济信心改善是经济活动强劲的迹象。
国内宏观
在10月1日正式进入IMF储备货币篮子之后,人民币出现下跌态势。周二盘中,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跌逾百点。在岸人民币逼近6.72关口,创逾六年新低。离岸人民币盘中一度至6.,创年初以来新低。交易员称,昨日中间价调整确立了新一轮跌势开始,期间大行维稳力度明显减轻;短期汇价跌势或延续,但跌速可能放缓。
近日,高层密集发出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号。习近平在全国国企党建会议上讲话称,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就在昨日,《人民日报》整版刊登国资委研讨会发言摘要,指出“做强做优做大国企”。
李克强谈楼市称,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因城因地施策。李克强称,针对当前中国楼市的一些分化态势,正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因城因地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中国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主要问题是债务结构不太均衡,非金融类企业的杠杆率较高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居民储蓄倾向强有关。他还提及,9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为近年来首次。
人民日报评论称,降低企业杠杆,化解债务风险,关键问题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既不能采取“父爱主义”式的盲目兜底,也不能罔顾市场主体意愿进行“拉郎配”,只有在法治的框架内,通过市场化手段发现价格,才有可能实现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股指节后风险偏好回升股市有望持续上攻
背景分析
⑴9月30日以来,地方政府密集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业内人士表示,调控政策密集出台释放了稳定市场预期、抑制投机性需求的信号。四季度热点城市楼市降温、成交量下滑的可能性大增。
⑵投保基金10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周(9月26日-9月30日)证券保证金净流出亿元,连续第六周净流出,其中9月30日净转出.67亿元。当周融资融券担保资金净流出亿元,股票期权保证金净转出3.97亿。
⑶进入四季度,去产能进入关键期。从中央到地方,重磅政策不断加码。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制定的处置僵尸企业实施方案、国资委制定的僵尸企业处置方案以及债转股方案等政策措施有望陆续出台,地方也相继明确并实施具体到企业的化解过剩产能计划。同时,随着武钢、保利等多家央企明确去产能目标,央企兼并重组和去产能提速。业内人士认为,按照发改委的规划,10月、11月将迎来去产能的高峰期,但伴随煤炭、钢铁量价齐升,去产能任务将更加艰巨。
⑷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资产配置荒蔓延,回报相对稳定的定增市场受到各路资金的追捧。伴随实施定增的公司数量井喷的,是募资金额的水涨船高。数据显示,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通过实施定增共融资1.13万亿元,同比增加42.3%。同时,还有10家上市公司完成了配股,募资资金.58万元。也即,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1.14万亿元,而同期IPO首发募资金额不足亿元。
⑸连续8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速度都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水平,相比公共预算收入个位数增长速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造成的“剪刀差”,正在给积极财政政策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
走势预测及操作建议
解读:上一交易日,沪指延续上一交易日的上涨势头,量能维持在适中水平,题材概念股活跃,未来几天仍有上攻的可能。
操作建议:建议投资者可以对节后的行情保持一定的乐观,同时继续维持高抛低吸的动作。
能源化工IEA报告引发国际油价调整
原油:IEA报告引发国际油价调整
IEA月报显示OPEC9月产量升至记录高位打压市场情绪,国际油价小幅调整,NYMEX11月及BRENT12月分别下跌0.59%及0.74%,分别报收于50.86美元/桶及52.53美元/桶。
国际能源署周二发布的10月份《石油市场月度报告》显示,9月份欧佩克原油产量升至纪录高位,凸显出欧佩克试图减产之际所面临的挑战。报告称,9月份欧佩克原油日产量增长16万桶,达到创纪录的万桶。这意味着为了满足阿尔及尔会议设置的万至万桶的日产量上限区间,欧佩克需要日减产64万至万桶。报告还显示,伊拉克9月份原油日产量增加约9万桶,达到创纪录的万桶。伊拉克原油产量是阿尔及尔会议上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因为该国对独立评估的产量数字持怀疑态度。国际能源署认为,9月份利比亚、伊朗和尼日利亚原油日产量分别增加7万桶、3万桶和2万桶。如果利比亚、伊朗和尼日利亚的产量进一步增加,将意味着沙特阿拉伯等其他欧佩克成员国必须进行更大幅度的减产。根据在阿尔及尔达成的协议,这三国获得了减产豁免权。国际能源署数据还显示,沙特阿拉伯9月份原油日产量万桶,比8月份日均减少约2万桶。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9月份全球石油日均供应量增长60万桶,其中非欧佩克原油日供应量增长近50万桶,主要由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石油供应量增长,且欧佩克原油日产量创历史新高。由于欧佩克产量增长强劲,9月份全球石油日产量0万桶,比8月份日均增加20万桶。预计年非欧佩克日均供应量减少90万桶,预计年非欧佩克供应量日均增加40万桶。国际能源署表示,俄罗斯9月份的原油和天然气凝析液日产量相当于万桶油当量,约比8月份日均增加40万桶,创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际能源署认为,尽管9月份欧佩克以及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增加,然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石油市场基本面正在改善。预计年石油日需求量将增加万桶。预计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耗量万桶,比上次预测上调20万桶,比年日均需求增加万桶。8月份经合组织商业原油库存亿桶,比7月份下降万桶,为3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
国际能源署也警告称,若任由市场自行发展,石油市场的供应过剩局面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底。但是如果欧佩克坚持自己的新目标,市场可能会更加迅速地实现再平衡。
另一个引发油价波动的是消息是,沙特、俄罗斯两国石油部长表示,对9月28日OPEC成果感到满意,未来两国将共同合作、改善市场。双方一致认为原油市场正在改善,将于10月末在沙特利雅得进行会谈。
PTA:短期偏强震荡
周二受基本面支撑PTA期货价格中阳报收,现货价格亦跟随走高,华东现货贸易价格至元/吨自提,较前日上涨35元,主流供应商港口自提报盘暂稳至元/吨,市场报盘基差-元/吨,还盘基差元/吨附近,仓单商谈基差在-元/吨;成交价格听闻在元/吨仓单(夜盘)、元/吨仓单(夜盘)、元/吨仓单、元/吨自提、元/吨(仓单)、元/吨自提以及元/吨自提等。日内现货市场整体成交量尚可,买盘以贸易商为主,个别聚酯工厂小单跟进。装置动态方面,珠海BP万吨/年装置重启,受其影响目前国内PTA装置开工率恢复至61.18%(总产能尚未剔除长期停车)。
产业链方面,11日下午亚洲对二甲苯任意11月船货递盘在美元/吨CFR中国,报盘在美元/吨CFR中国;任意12月船货递盘在美元/吨CFR中国,报盘在美元/吨CFR中国,未有成交听闻。下游聚酯行情继续冲高,产销继续回暖,涤纶长丝主流产销至%,涤纶短纤在60-%,聚酯切片为70-80%;目前聚酯平均开工在82%附近,江浙织机综合开机率在81.5%。
短期来看,国内PTA在大厂检修利好氛围下震荡攀升,下游聚酯产销回暖亦构成一定支撑,PTA重拾去库存进程,但从现货市场来看,PTA拉涨后缺乏聚酯买盘跟进,日内现货成交多以套保商点价交易为主,且存在部分聚酯工厂兜售原料的现象。预计PTA短期仍将维持偏强震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