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粹艺术,传播经典文化,广结天下朋友,共享学习心得。《松风阁诗帖》为黄庭坚所书的七言诗作,以行书书写,墨迹纸本,尺寸为纵32.8厘米,横.2厘米,共包含29行,字。此珍贵文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松风阁,坐落于湖北省鄂州市西山灵泉寺之畔,海拔高耸,古称樊山。此处曾是孙权研习武艺、举办宴饮之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辉煌。在宋徽宗崇宁元年()的九月,黄庭坚与友人一同游览鄂城樊山,夜宿松林间的亭阁,聆听松涛之声,触景生情,遂作《松风阁诗》。此诗不仅描绘了当时的自然美景,更寄托了对挚友的深切思念。而《松风阁诗帖》作为黄庭坚的晚年杰作,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行书领域的璀璨明珠。其行笔流畅,波折间见意韵,与遒逸的《兰亭序》和颜氏的《祭侄文稿》相比,亦毫不逊色。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他于宋英宗治平四年()中进士,曾担任多个官职,包括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等。
黄庭坚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与苏轼并称“苏黄”,诗与苏轼齐名。此外,他的词作也颇有成就,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相上下。
《松风阁》是黄庭坚的代表作之一。在诗中,他详细描述了松风阁的地理位置、高度以及命名缘由,并通过夜雨会饮的场景,展现了所闻所见的耳目一新之感。最后,他表达了对苏轼的痛惜、对文潜的惋惜,以及对摆脱拘挛、与朋辈长期扁舟遨游江上的向往。整首诗体仿柏梁,句句用韵,通篇笔力劲峭,充分展现了黄庭坚的诗歌艺术魅力。黄庭坚的《自书松风阁诗卷》是一幅纸本行书作品,尺寸为32.8×.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诗卷中,他描绘了松风阁的壮丽景色,以及与友人夜雨会饮的欢乐时光。通过细腻的笔触,黄庭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整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更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