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阁诗卷》,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黄庭坚北宋晚年最著名的行书代表作。《松风阁诗卷》,先写松风阁的位置、高度以及命名的由来,以及景物的特点。写夜雨所闻所见,耳目为之一新。最后痛好友苏轼已亡,惜文潜之未到,因观览名胜,而思摆脱拘挛,与朋友长期扁舟遨游江上。体仿柏梁,句句用韵。通篇笔力劲峭,书风奇崛瘦硬。黄庭坚《松风阁诗卷》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昼眠,词风流宕豪迈,与苏轼风格较劲。《松风阁诗卷》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许多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松风阁诗卷》,最能体现其书法形式特征,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其人文价值与诗性表达。松风阁,即在苏东坡谪贬黄州的长江对岸山坡上,身为“蜀党”成员黄庭坚于崇宁元年由蜀戎州移鄂州,在松风阁触景生情感慨丛生所书写的诗文。在黑暗政治长年迫害下的诗人,鬓发崔嵬的暮年末路,看到人去楼空,故友物化,连与昔日师友们载舟悠游的自由也只是一个梦想,作品用长枪大战充满力量的点画,如铿锵的音符演奏着一首震天动地的悲怆交响乐。《松风阁诗卷》不论收笔、转笔,都是楷书的笔法,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在后段提到前一年已去世的苏轼时,心中不免激动,笔力特别凝重,结字也更加倾侧,传达出与苏轼笃厚的情谊,是尚意书风的典型。在宋代诗史上黄庭坚有“黄苏”之称,在书法宋代史上,《松风阁诗卷》和《寒食帖》为姊妹篇,同样璀璨夺目彪柄百代。号为黄书第一.其用笔方折,纵横挥洒之意跃然纸上,而点画热遒劲,结构紧凑,开张之势最为明显。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王羲之《兰亭》,直逼颜真卿《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他的松风阁诗卷,瘦硬恣肆,是行楷书的
发布时间:2025/2/27 11:32:15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