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秀水、烟水朦胧
千年古都的底蕴
随着长江浩浩汤汤的流淌
氤氲出厚重的古武昌文化
李白南楼赏月
元结抔湖泛舟
苏轼喜游武昌
李阳冰怡亭篆铭
王羲之、黄庭坚、晁补之等
文学史上知名的大家寻踪而至
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
△观音阁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
“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
时间仿佛在鄂州失了焦
古早的文学光环
原来从千年前就产生了
△庾楼
这些诗词其实并不遥远
它就藏匿在悠悠武昌城中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
那些文学大咖来鄂州时
发的诗歌“朋友圈”
??????
1
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于楚国丹阳。公元前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尽。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这首《涉江》作于屈原晚年,其中“鄂渚”,指的就是如今的鄂州。鄂渚,相传是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置鄂州,即因渚得名,世称鄂州为鄂渚。
2
谢朓是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南北朝时期,鄂州(武昌)的版图非常辽阔,很多名士都会慕名前来鄂州。
那个时期离三国年代距离不远,很多三国时代的名胜古迹都还遗留着。诗中提到的点将台、试剑石、练剑造兵器的炉子,以及樊口西上的吴王宫殿、江边吴王大宴群臣的钓鱼台等等,都是当年文人墨客瞻仰的古迹。
3
庾信可以说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
这首《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回忆了庾信曾在建业和武昌游玩的经历,整个诗篇以回忆为主,描述了诗人回首过去,怀念旧光阴,感概岁月流逝的情景。
4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湖北襄阳人,诗人年轻时喜好节义,济人患难,有古人之风。
这首诗是孟浩然漫游吴、越后岁晚归家溯江而上到达武昌时所作,其内容主要是写沿途所见的武昌风光,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边走边欣赏武昌的杨柳,武昌城曼妙的风景,也让诗人思乡的情绪渐渐好转。
5
公元年的秋天,时年57岁的李白再次来到武昌,劫后余生的他与宋若思等人登上南楼赏月,月朗星明,李白与宋若思等人登上南楼赏月,一时兴起,便写下了这首怀古之作。
6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作品有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语奇体峻,意境新奇。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离开汉阳时的感慨之作,武昌城中的武昌鱼,仍深深留在他的脑海中,令他十分想念。诗中他呼吁大家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沮丧,而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梦想。
7
元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宝应元年(年),元结以母亲多病,上表辞去官职,归养武昌。来到武昌后,他常与武昌县令一起登西山、游退谷、泛抔湖。
在武昌隐居的时间里,元结作了许多赞美武昌美景、赞美武昌鱼的诗作,那时安史之乱平定不久,大片的良田洪地荒芜,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元结便积极主张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鄂州人民也十分尊重他,特地修建了“三贤亭”以纪念他。
8
元丰三年(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常泛舟过江,游憩于武昌樊口、西山。
小序中说明了此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及缘起,全文都在回顾昔日登临西山的快乐,苏轼用精妙的语句,描绘了西山秀丽幽美的自然风光和悠远辉煌的人文景观,同时表达出追慕前贤的事迹与潇洒的诗酒人生。
全诗也尽展苏轼对西山美景的挚爱之情,与传承西山历史文化的殷切愿望。
9
苏轼谪居黄州时,苏辙常来探望,并同游西山。为苏轼重建九曲亭作《武昌九曲亭记》,还有《陪子瞻游武昌西山》等诗,使西山九曲亭名扬天下。
九曲亭在西山南麓的九曲岭上,取羊肠九曲之义,命名“九曲亭”。始建于三国时期,后来荒废。苏轼觅得故址,扩地重修。
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作于元丰五年(年),记录了苏轼重建九曲亭的由来。而今九曲亭内黄屏红柱,屏壁正反两面,分别书有苏轼的《武昌西山》诗和苏撤的《武昌九曲亭记》。为表怀念之意,后人也曾将九曲亭更名怀苏亭、怀坡亭、苏子遗亭。
10
相传宋徽宗崇宁元年(年)九月,黄庭坚自黄州游武昌西山,途经灵泉寺后的一座松林间的亭阁,只觉绕阁松林繁茂,松涛悦耳。
黄庭坚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悬腕运笔,留下了传世墨宝——《松风阁》。
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的就属这幅《松风阁诗贴》。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意韵十足,堪称行书之精品,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1
当年,苏轼贬谪黄州,秦观与苏轼相聚,同游武昌西山,挥毫写下了《风人松?西山》一词。
从词中可以想见秦观对武昌的钟爱,对西山美景的赞美、留恋,诗人希望终日在此徜徉,也表达出他对武昌的无限眷恋。
12
丁鹤年诗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从小随父亲迁居武昌,就读于武昌南湖书院。他一生漂泊,博学广文,但生逢乱世饱经沧桑,忧国忧民的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明朝建立后,丁鹤年长期隐居在樊口,一边种田一边读书,有时品酒自娱,有时登山作诗,赏官柳,寻野梅,心境也逐渐平静下来。
一年夏天,武昌南湖(今洋澜湖)烟柳如画,碧荷接天,菱花吐艳。丁鹤年驻足湖畔,用明丽诗句,写下了这幅生机盎然的南湖夏日图景。
13
熊桴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名将,也是明代武昌(今鄂州)人。少年时期,他曾读书于西山吴王避暑宫內,嘉靖二十八年,熊桴中举、次年取进士,知太仓州。
任职东南沿海的十二年间,先后与倭寇作战30余次,斩敌余人,取得南沙、宝山两次大捷。
虽是一位安邦定国的武将,熊桴也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故乡武昌的山水胜景和风物人情,也常被他作为写诗的题材。《苏子遗亭》一诗,表达了他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雷山寺》一诗,则蕴含着对故乡山水的赞美。
14
张裕钊,晚清著名的书法家、散文家,作为曾国藩门下弟子,不慕仕宦,专事为文。
他毕生致力于书院教育,全身倾心于学术艺术,文学与书法兼擅。他的书法,在吸纳传统书法精华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独创一体,融北碑南贴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即一种内圆外方、疏密相间的独特书法,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
??????
鄂州是诗,不在远方
所有的胜景、风华、悲欢
都可以在这里化作文字
化作千年古都的一段段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文学大家
打卡鄂州的诗篇
不妨留言告诉小编吧
转载自:这里是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