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青年男女们绞尽脑汁取悦另一半的时候了
但表白何尝只能由人类独享
天地万物都各有其美
而其中最瑰丽的无疑是
——未来
这几天,通辽市正如火如荼的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步前行
养牛、灌溉、种药这些平常图景
都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少了踌躇与徘徊
多了坚定与热忱
通辽在向未来深情“表白”
内蒙古日报头版头条
重磅 “这黄芪多少钱收购的?”刚跨进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大门,一股浓郁的草药香味吸引大家来到一辆大型挂车面前,工人们正忙着卸载刚收购来的黄芪。
工人们正忙着卸载刚收购来的黄芪。
公司行政总监王春志告诉记者,黄芪是7块钱一斤收购的,至于加工之后能提升多少倍价值,他只是神秘地笑了笑。“蒙药”牌蒙药是蒙药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
通辽市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加之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发展药材产业可谓得天独厚,种植中草药已有20多年的历史。而且,蒙古族历史上十大杰出科学家之一、清代著名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就出生在奈曼旗,著有举世闻名的蒙医药典籍《无误蒙药鉴》和《蒙药正典》。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产业。”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对我区加快蒙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
通辽正立足优势,打造“种—储—加—销—研”全产业链,采取“公司+基地+科研单位+农户”的经营方式,建立起蒙中药材监管体系和蒙中药材数字化交易中心,全方位打响“占布拉·道尔吉”蒙医药品牌!
通辽,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是草原英雄嘎达梅林战斗过的地方。
先进的蒙药生产车间。
这里除了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蒙医药之都”,还是“中国蒙餐之都”“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蒙古族民歌之乡”“中国乌力格尔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中国马王之乡”和“中国版画艺术之乡”。
沙漠绿洲大青沟、“八百里瀚海”塔敏查干沙漠、科尔沁草原“后花园”扎鲁特旗山地草原……文化旅游业作为通辽市稳增长的重要引擎、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如何实现由新的增长点向重要支柱产业的转变?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再一次为通辽市文化旅游建设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一个个重点工程,就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科左后旗双合尔山下蓝图绘就,阿古拉“一带一路”敖包相会主题小镇项目拉开序幕;
沙漠瀚海探险游、科尔沁文化探秘游、民俗风情体验游、原始草原生态游……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文化底蕴厚重的人文景观以及浓郁质朴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八方来客;
出整合拳,打整合牌。“科尔沁公里文化旅游风景大道”将散落各处的80余处景区景点串成一条瑰丽的项链……
眼下,通辽文化旅游正朝着建设国内外知名的自驾游体验基地、度假休闲康养基地和高品质旅游城市这一目标迈进。
环环相扣惊艳转身行走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苏木,一片片农田一眼望不到边,农田里一根根纵横交错的黑色滴灌带十分醒目。
正逢春播时节,伊和布拉格嘎查村民白青格勒图这几天显得尤为忙碌。他种的70亩地位于浅埋滴灌节水项目区,去年参与这个项目后,不但浇水省钱,产量还提高了。很多村民心里好奇得很,特意赶来取经。
工人们正在黑色滴灌带厂忙碌着。
白青格勒图呵呵一乐,指着埋在地里的黑色滴灌带说道:
现在种地最省事的就是浇水,你看,管子都埋好了,需要浇水的话,开闸就行了。”过去,虽说地里都上了小型喷灌,省了不少事,但还得人工移水管,苦累又费钱。现在不但节水省事,还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增加地力,提高粮食产量。
通辽市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粮食总产量再次突破亿斤,实现粮食生产“十四连增”。
成如容易却艰辛。
辉煌背后存隐忧:通辽市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全国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农业用水占80%以上,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今年,通辽市计划完成农业高效节水工程万亩。在全市0万亩粮食功能区现有水利工程基础上,按照以“浅埋滴灌”节水模式为主的高效节水建设标准进行提升改造。
传统农牧业转型后的惊艳不止于此!
一亩青贮饲料喂养一头牛,一头牛经过深加工,可制作牛肉肠、牛肉串,牛骨做骨粉,牛血做饲料或血清,牛油做火锅底料,牛心瓣膜做高端药品,牛皮做时尚穿戴用品……从一亩青贮饲料地里长成的全产业链条,让人不得不惊叹全产业链的强大生命力。
在科右后旗甘旗卡镇朱家村养牛专业户张顺的牛舍里,多头牛给他带来了一年30多万的收入。并且,与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合作后,使他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十年前,我将牛拉到沈阳去卖,价格很不稳定,牛多了对方就压价。与科尔沁牛业合作的最大好处是价格稳定,让我们养牛户受益多多。”
养牛专业户张顺喂牛。
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提高农牧业产业化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做大做强乳肉绒、粮油饲、薯果蔬、林沙草等特色产业集群。
奋楫击水,拔节生长。如今,通辽市已形成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供港活牛基地、世界先进的肉牛种源基地,“科尔沁牛”已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通辽市被誉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
注入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以“变”应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通辽市正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自信前行,弄潮儿向涛头立!(图片均本报记者通拉嘎摄)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吴海龙郝斌施佳丽郭洪申通拉嘎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编辑:钦柏张艳利
校对:苗旭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