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兴安日报社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徐嘉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十月兴安稻花香》。
当我成为一名记者以后,就特别喜欢观察周围的变化与新奇。有一天,我偶然发现省际通道一侧熟悉的高根营子村的标牌改成了稻花村,心头不仅为之一振!好一个稻花村!这不正是“兴安盟大米”品牌带动下兴安农业发展的写照吗?
邑古弦歌地,年丰鱼稻乡。今年9月,兴安日报社开启“兴安稻计时”活动,在 我们采访组走进乌兰浩特市三合村,放眼望去,满田尽披“黄金甲”!在时令的洗礼下稻谷经历了发芽、出苗、长叶、抽穗、灌浆等环节,如今金黄饱满的稻穗低垂,稻香扑鼻,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
兴安日报社记者徐嘉艺
在水稻收割现场,我们采访了三合村有机水稻种植合作社经理张海峰,作为80后的新一代农民,张海峰组织全村户农民种植了2万多亩优质水稻,统一品种、统一品牌闯市场。听着收割机隆隆的声响,我兴奋地问张海峰,今年收成怎么样?张海峰满脸微笑地告诉我说:“今年收成非常不错,稻谷饱满,成色特别好。”他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我知道,那是喜悦,更是自豪。
在张海峰新建的具有朝鲜族特色的民宿里,张海峰和他的妻子金秀英带着我们用新收获的大米制作打糕、年糕,明年他打算组织乡亲们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旅游,打造一个“稻梦空间”,游客可以来这里参与田间劳动,尝特色美食,站在观光台上欣赏彩色稻田,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稻米带来的全新感受。
他深知要想在消费市场站住脚,唯一的出路就是种好稻、产好米。他引进了多个小众品种的水稻进行对比试验,“看看它们各方面表现怎么样,咱家环境适不适合种,稻米口感好不好……如果效果理想,明年我再调整种植模式。”张海峰将有机水稻种植形成良性的循环体系,借此不断提升水稻品质。
采访那天,张海峰刚刚在呼和浩特举办新米订货会,目前在呼市地区有家代理商经销三合大米,一次订货会就签定了万元的订单。
说起三合村的由来,当地老乡说,这里住着朝鲜族、汉族、蒙古族三个民族,多年来三个民族团结和睦、勤劳致富,打造了著名的“三合稻米之乡”,我还认为,“三合大米”具备了“肥沃的土壤、洁净的水源和优良的空气”三大要素,成就了卓越的品质。
这次水稻之旅深深感染了我,通过与张海峰交谈也深深教育了我。我自豪,作为一名记者能够通过媒体的力量,讲好兴安故事,推介好兴安品牌!稻谷虽小,承载着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希望与付出,拥有红色基因的兴安大地,“兴安盟大米”这一品牌就是这样从这块纯净、绿色、无污染的热土上走来,兴安盟优质水稻已由过去的十几万亩,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万亩,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团队在我盟建有水稻实验基地,各旗县市水稻面积逐年递增。那不断蹿红的“兴安盟味道”就是这样发散开来,让世界尝到草原的味道,让大地闻到兴安稻米的芳香!
一弯碧水、千顷良田、万亩草原,万亩稻田渐次由抹抹碧绿染成片片金黄。这样的美景来自绿色兴安,来自多彩兴安。我和我的同事们还先后到科右中旗、科右前旗、扎赉特旗的水稻种植基地,采访了大米生产企业和种植大户,录制了5期“兴安稻计时”节目,不仅记录着兴安稻米的成长,更传承着家乡的味道,5个系列采访被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采用,在海内外传播兴安盟大米的美名。
大地流金为纸,稻花飘香作笔。“兴安盟大米”品牌正从小到大,从北国到江南,声名鹊起,美誉远播。所以我要动情地说,稻花我爱你,爱你的整齐绽放给人带来欢心与希望,爱你的端庄秀美给人带来蓬勃生机,爱你的饱满流香给人带来幸福与健康!饱满流香给人带来幸福与健康!今天你不再普通,你有灵魂,你有使命,即将带领兴安高飞,沐浴着阳光雨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文 字:兴安日报融媒体记者 徐嘉艺
编 辑:建 强
责任编辑:董立平
美 编:封玉霜
声
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兴安日报》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