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兴起于汉代末年,两晋时期是行书发展第一座高峰,此后到了宋代,再次迎来发展高峰,在两宋时期,行书发展最为迅速,成就也最高,因此,这一时期诞生的行书书法家灿若繁星。那么,在两宋时期,有哪十位行书书法家最为著名呢?
苏轼行书
1、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以行书见长,楷书也有一定造诣。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一生著作颇丰,以行书法帖最多,如《赤壁赋》、《寒食帖》等,其中,《寒食帖》更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行书
2、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以行书、草书见长,行书师承苏轼,又融合晋唐诸家,其行书如长枪大戟、痛快淋漓。代表作有《松风阁诗》被列入“天下十大行书”之一。
3、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是中国书法史上百年不遇的天才书法家。行书成就最大。其字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用笔迅疾、八面出锋。其代表作《苕溪诗卷》、《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其中,《蜀素帖》位列“天下十大行书之一”,也被称为“中华第一美帖”。
米芾行书
4、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擅长楷书、行书、草书,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苏轼说:"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宋史·蔡襄传》中称:"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
蔡襄行书
5、李建中:北宋初期书法家,擅长楷书、行书,风格遒劲淳厚,并糅合了魏晋书法的风神,有一种丰肌清秀、气宇轩朗的特点。其行书上承五代杨凝式等书法家,下启“宋四家”,是宋初书法家代表。其代表作《土母帖》位列“天下十大行书”之一。
6、蔡京:北宋书法家,擅长行书、草书,与弟弟蔡卞学蔡襄书法,后又学徐浩书法,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其书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米芾曾表示自己的书法当时可排第三,而第一便是蔡京。
李建中行书
7、赵构:南宋皇帝、书法家,楷书、行书、草书皆精。师法黄庭坚、米芾、王羲之、王献之等,自己曾表示“自晋、魏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宋高宗在《翰墨志》中说:“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随意所适。”五十年如一日练习书法,实乃后世学书者之楷模。
8、蔡卞:蔡襄之后,与蔡京师从蔡襄,诸体皆精。《宣和书谱》称其:"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笔势飘逸,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墨林快事》称其书:"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其为官时期,清廉自守,勤政爱民,每每离任,当地百姓无不泣泪拜别,可惜,其名受其兄蔡京所累。很多人误认为蔡卞和蔡京是同一类奸臣。
蔡京行书
9、范成大:范成大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人,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明陶宗仪谓范成大“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
10、朱熹: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擅长行书、草书,一生临池不辍,笔墨雄赡,超逸绝伦。自古以来,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却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