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

您现在的位置: 松风 > 松风种类 > 八上语文期末考试,册诗歌鉴赏重点内容梳理

八上语文期末考试,册诗歌鉴赏重点内容梳理

发布时间:2023/12/16 14:56:06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http://www.xxzywj.com/m/

9.八上语文期末考试,册诗歌鉴赏重点内容梳理+重点预测题目讲解

电子文档获取,见下图

专题过关

1.古诗词鉴赏。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①。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①蒲:香蒲,湖上生长的一种水草。

(1)白居易离任杭州时写道“处处回头尽堪恋”,这从诗尾联“___________”,诗尾联“___________”两个词语可以直接看出。

(2)两诗都描写了西湖春景,哪首诗描绘的春更早?请结合两诗内容简要分析。

(1)行不足勾留

(2)《钱塘湖春行》描绘的春更早。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可知其描绘的是初春的风光。《春题湖上》诗中“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意思是“早稻犹如一块巨大的绿色毛毯上的绒头,舒展的新蒲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裙飘带。”可知其描绘的是初春之后的风光。因此诗描绘的春更早。

(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处处回头尽堪恋”的意思是每一处都值得留恋,表达的是留恋之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意思是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行不足”走不够,直接表达出留恋之情。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意思是我不能离开杭州到别处去,有一半原因是留恋西湖。“勾留”二字直接写出了对西湖的留恋。

(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花朵东开一朵、西开一朵,开的不整齐、不多,草才没马蹄,“早莺”“新燕”等景物都暗示了这是早春。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早稻抽穗像碧毯的线头,新蒲舒展似青罗裙带舞。这里写早稻、新蒲两种景物,这两种景物都已经绿了,可知是初春。

从物候上看,“早稻、新蒲”要晚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故诗描绘的春更早。

诗词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凤吹急雨,破纸盲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①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归来:指淳熙八年(年)冬被劾落职归隐。

2.两首词都提到了梦,李词中的“谩”字和辛词中“_______”字,都表明了词人的梦境被现实所击破。

3.梦是痛苦现实的写意,又是美好理想的寄托。两首词虽都提到了梦。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具体分析。

2.觉3.①李清照的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②辛弃疾的词:壮志难酬,但壮心不已。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炼字艺术手法的掌握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把握重点诗句和作品主旨的基础上作答。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意思是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秋宵梦觉”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醒后犹自流连梦境,故“觉”字表明了词人的梦境被现实所击破。

3.本题考查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上片“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中“饥鼠、蝙蝠、松风吹急雨”等词写出博山王氏庵夜晚风雨突来,居住环境恶劣,以此来衬托诗人内心的落寞,孤寂的愁绪。下片“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青年时在战场上英姿飒爽,沙场旧事时时浮上心头,一心想收复失地,实现雄心伟志,然而被打压的没能带兵与金人一搏,词人为国事从塞北辗转江南,却落得归隐山林的下场,如今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但此时这位须发灰白的老人,仍未忘却他的祖国,从梦中醒来,眼前恍惚竟然还是万里江山,足见词人赤诚的爱国之心,词人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用的好,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好在哪里?

5.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4.“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表现诗人喜悦之情。(答出大意即可)5.表达诗人思乡之情。

4.本题考查炼字。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为: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变换感和流动感。“入”字生动形象生动,写出了奔流的长江流向广袤平原的宏大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的情怀,流露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5.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愈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有人认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承上启下,请结合全诗内容解释这一说法。

7.“抵万金”三个字有什么特殊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承接首联国破之叹;“溅泪”因思家而流泪,引颈联思家之忧。所以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意近即可)7.“抵万金”说明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6.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作用。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承上启下的一句。

7.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和作者情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明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写出了因战事使消息隔断,久盼音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下面对《饮酒》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9.苏东坡评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说:“此诗景与意会,无识者以‘见’为‘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8.C9.“见”字生动地写出了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的融合,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8.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仿佛南山不在那里等“我”望见,而是就在“我”心,“我”的心境与大自然已融为一体了,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采菊”和“见南山”都是写实,并非虚写。可以改为“一俯一仰,写出怡然自得的闲适之美”。

故选C。

9.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苏东坡说:“俗本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而着一‘见’字,意境全出。奥妙究竟在哪里?我以为‘见’字之得,主要得之于无心,能使意、境妙合自然;而‘望’字之失,主要失之于有意,有意则不自然,故破坏了全诗的悠然气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又逢山气特佳,飞鸟投林的黄昏,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融洽;此时的诗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他的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这里,“采菊”二句主要突现诗人乐得其所的悠然心境;“山气”二句则明显寓有“众鸟欣有托”的意兴。两者的情趣是相通的。这种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的浑融妙合,后人概括为意与境合,或意与境浑。在诗中,这种主、客两方的交感,主要靠那个‘见’字生动地表现出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1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11.示例一: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与景,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予了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10.此题考查关键字赏析。

“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这句的意思是,友人远行,这里只留下了空空的黄鹤楼和自己。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是空间上的空空荡荡。诗人面对历史陈迹,不免浮想联翩,“已乘”和“空余”“昔人”和“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这个“空”是“千载”如此,强调的是时间上的,诗人登上古楼,友人已经离去,再也无人与自己把洒畅谈,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失落与人世彷徨的无限惆怅,道出了“人去楼空”,唯有悠悠的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据此回答即可。

11.此题考查诗句赏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思是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与景,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据此回答即可。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诗歌颔联分别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角度描写了阴寒凄惨的战地气氛。

1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首联。

12.听觉视觉13.示例:炼字角度:“压”、“摧”两个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敌军压境的汹汹气势和危城欲破的紧急情境。对比角度:写出了敌军的来势凶猛和我军的临危不惧。

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诗歌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凄惨的战地气氛。“角声”是听觉描写,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燕脂凝夜紫”是视觉描写,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

1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解答此题可以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诗歌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黑云压城城欲摧”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压,原义是从上面加力,句中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运用夸张、想象等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然后以“欲摧”两字,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概。这两句通过对照既表现了形势危急,又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雄气概。据此选一个角度回答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开鸟鸣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意思对即可)15.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14.考查对诗文内容理解。

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本题要抓住意象“花”“鸟”“溅泪”“惊心”等意象,通过合理的想象,描写诗人面对萧索的景色,而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的感伤之情。如:面对萧索的长安景色,看到盛开的鲜花,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小鸟的鸣声,不免心里感到阵阵惊悸,这真让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呀。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5.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叙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可见其忧国思亲之情。据此可知,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6.“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在写法上有何妙处?

17.《赤壁》是咏史之作,也是抒怀之作,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6.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用二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感情表达更含蓄。17.诗人感慨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缺少像周瑜那样好的机会,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6.考查诗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作者用大乔和小乔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影射东吴的命运,二女被关在了铜雀台中,东吴自然就难逃失败的命运了。以小见大的写法,使诗意表达更加形象,感情表达也更加含蓄。

17.考查赏析思想感情。诗歌大意: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他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诗人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他之所以这样地写,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8.请合理想象,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呈现的画面。

19.梁启超认为这首词“绝似苏辛派”,请结合内容分析。

18.示例: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如翻滚的波涛,与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19.①这首词境界开阔大气。一开篇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九万里风鹏正举”更是气度恢宏,②融现实感受于梦境,想象丰富。与天帝对话尽情抒发自己胸中的愤懑。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③借用典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及神话传说都融入词句,体现出浪漫主义色彩。④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表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8.这道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

结合此句的意思“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银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我们可以对此展开描绘,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即可。

示例: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如翻滚的波涛,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最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游起伏。

19.本题考查诗词风格的鉴赏。

众所周知,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而这首词与李清照多数词作的清丽、深婉的风格不同,这首《渔家傲》是以粗犷的笔触、奇谲的想象,对一个闪光的梦境所作的完整的叙述。营造了一种豪放之美。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天、云涛、晓雾等景象极其中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船摇帆舞,星河欲转,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将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及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构成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据此概括即向。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0.请合理想象,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呈现的画面。

2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0.示例: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如翻滚的波涛,与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21.示例:比喻、用典。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话,词人想像大鹏一样乘风去到那没有离散、没有战乱没有悲伤的仙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及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20.考查描绘诗歌画面。描绘画面要注意抓住意象,加入想象合理描绘。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意思是: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转”“舞”两字,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作答时,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词中的意象描绘情境来作答。

示例:天空中云腾雾罩,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海上一阵大风卷来,万千舟船如同在海面上旋转飞舞。

2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思是: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

结合翻译可知,“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由此可知,采用了用典的手法。“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在诉说作者的不如意,而“九万里风鹏正举”则写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高飞,这是借大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判断大鹏就是作者的自喻,运用了比喻修辞。“大鹏”是庄子笔下那个追求自由的鸟,“三山”是代表着没有束缚的、远离世俗的神仙居住的地方。作者把自己比成大鹏,乘风高飞,叫风不要停止,将小舟吹到仙山去。是在借大鹏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表达自己要高飞九天的志向,表达自己要远离世俗,即对世俗不满的态度。故这三句表现了作者有大鹏壮志,不满于现状,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8%

转载请注明:http://www.neimengguchenbao.com/cbls/1430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