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晨报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晨报_晨报历史 > 晨报历史 > SoLoMo模式下内蒙古新媒体发展实践与

SoLoMo模式下内蒙古新媒体发展实践与

发布时间:2020-10-8 22:24:48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移动互联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门户网站等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严重挑战和冲击。内蒙古以SoLoMo模式为切入点,不断尝新尝鲜、勇于探索,积极寻求融合转型,发展新媒体,形成社交化、本地化和移动化三位一体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SoLoMo新媒体移动优先先网后报

  一、内蒙古新媒体发展概况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并以SoLoMo模式(So-,即Social,社交化;Lo-,即Local,本地化;Mo-,即Mobile,移动化)为切入点,不断尝试新媒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在积极寻求融合转型,发展新媒体的过程中,内蒙古新媒体的发展实现了三个突破:在创办主体上,实现从传统媒体的主体支撑到单位部门和个人的竞相发展;内容上,实现从简单拼装搬运到个性原创设计;管理上,实现从相对混乱到逐步规范完善。①这为观察、研究我国边疆地区新媒体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1.中央厨房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年1月5日举行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要重点突破采编发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环节,以“中央厨房”即融媒体中心建设为龙头,创新媒体内部组织结构,构建新型采编发网络。②

  内蒙古日报社目前已经建立了“两部门”:即内蒙古日报社媒体融合部和考核评价部,成立了“三公司”:大草原网传媒、新牧歌传媒以及北方传媒户外媒体公司。同时正在逐步推进融媒体中央厨房、音视图新闻中心、数字印刷园三大工程建设,建立6个融媒体编辑部:蒙文融媒体编辑部、汉文融媒体编辑部、都市新闻融媒体编辑部、经济新闻融媒体编辑部、蒙文融媒体视频编辑部、外宣融媒体编辑部。③内蒙古日报社去年6月正式启动由“先报后网’向“先网后报”的全面转型,形成了“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融媒体生产新态势。

  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自年4月成立新闻综合门户网站——内蒙古广播网以来,先后累计投入多万元,目前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9套节目在线直播和点播服务。内蒙古广电在已有的资源和设备下,充分发挥其记者团队和采编队伍的专业素养,建立覆盖面广的全媒体信息采集编辑系统,实现“一源多用”。

2.两微一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较年底增加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年的90.1%攀升至95.1%。④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增长,各地纷纷构建主要基于移动终端的新媒体矩阵。目前,内蒙古新媒体移动矩阵以“两微一端”为主,即微博、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联合科技公司开发上线了一个基于云平台的手机APP“云听草原”。在该APP中,用户可分享云平台中的公共资源,并建立自己的“私有云”空间,存储个人资料。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参与直播互动,进行留言、投票等。

  基于一些新媒体平台和自媒体账号的良好表现,《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晨报》、新浪内蒙古等微博账号被评为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最具影响力媒体微博,平安内蒙古、内蒙古交警等被评为最具影响力政务微博;都市全接触、NMTV《新闻天天看》等成为最具影响力媒体   二、内蒙古新媒体发展之道:SoLoMo三位一体

早在年2月,北美创业投资人JohnDoerr提出SoLoMo概念,把Social(社交化)、Local(本地化)与Mobile(移动化)三者有机整合起来,并将其视为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⑤

  如今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以及4G信号、无线网络的迅猛发展,为SoLoMo模式的应用和普及提供坚实基础,用户可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通过任一渠道以任一方式与媒体和他人交流互动。

  (一)注重社交,提高用户参与度

  随着媒体多渠道多形态的融合发展,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已发生明显变化,受众向用户转变。报纸和网站的读者、电台的听众、电视台的观众已经不再单纯地、被动地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已成为自主选择消费的用户。

  吸引用户参与进来,在注意力稀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比什么都重要。一旦用户与传播者形成良好互动,不仅能提高媒体新闻整合能力,还能及时得到反馈,对所发布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正。此外,用户的参与和互动往往能创造新的内容。以往,点击量是评价内容质量好坏以及传播效果优劣最为重要的标准,但盲目追求高点击量的同时,不少媒体铤而走险,利用低俗甚至情色内容,博眼球,刷流量;利用“网络水军”或“黑科技”制造虚假流量,进行广告欺诈。此外,一些社交媒体巨头,如Facebook去年数次被曝存在数据“不规范”的现象。未来,参与度也许将取代点击量,成为评判媒介效果和用户活跃度最重要的指标。

  受众通过“参与”反映需求,其“参与”的海量数据将会转化为用户实实在在的行为路径,将可被总结归纳出来。通过这些“大数据”的分析运用,确定文章排版位置和文章发布、下架时间,帮助提炼标题甚至是引导话题等。

  内蒙古新媒体在社交化(Social)方面大胆探索实践,效果不错。内蒙古日报社在年2月9日至2月28日,特别策划推出了全国两会热点问题专题调查。内蒙古新闻网设置了网络投票,选项中包括社会保障、从严治党、新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在内的20多项内容。通过收集用户的参与数据,清晰地得到了各项内容支持率和   注重社交还表现在内蒙古的政务微博、政务   

(二)深耕本地,提供区域特色服务

  内蒙古的媒体在全国媒体领域中实力不强,全国辐射面有限。而且,整体而言,传统媒体相较于BAT主导的泛媒体企业,在大力发展新媒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既没有广泛的覆盖优势,也没有海量的用户数据作为支撑,还没有充足的资金予以保障,这类媒体必须主动转变思维,要认识到“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无疆域性优势也是它们区域性上的劣势”,在区域化、本地化这方面占据先机,以区域特色为基础,深耕本地(Local),聚集区域忠实用户,扩大本地收入来源。

  全国许多区域媒体在本地化的推动中有所收益。近年来,成都广播电视台提出构建“新型城市公共服务传播体”定位,按照既“融合发展”又“差异化竞争”的理念,在台内实施跨媒体联动,积极打造城市公共服务产品。目前,成都台已成功打造了以提供本地新闻和政务资讯为核心的成都手机报4G版“看度”,此款新闻客户端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并占有领先的市场份额。此外,不少传媒公司对新闻资讯与本地化服务的结合展开探索。苏州广电推出的新闻生活类客户端“无线苏州”实现了全方位公用信息与当地居民生活的无缝对接。在纸媒中,《都市快报》比较突出,其围绕本地服务和传播力进行创业创新,旗下创业项目成功率很高。

  内蒙古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对自身不足的清醒认识,立足本地(Local),提供区域特色服务成为内蒙古媒体不二选择。打造内蒙古新媒体品牌,需要以当地文化为切入口,努力讲好内蒙古故事,赢得用户共鸣和热爱。长期以来,主流媒体没有全方位地释放民间社会和区域文化的活力⑦,而现在,内蒙古需要抓住机遇,提高提供公共传媒产品的品牌意识,打造“区域文化圈”。

  当然,立足本地并不是提倡内蒙古媒体“与世隔绝”,毕竟民族的是大众的是世界的。内蒙古在新媒体的推进中,努力以北疆草原独特的地域特色为基调吸引受众,比如草原文化、民族风情、口岸经济、向北开放的桥头堡、沿边经济带是内蒙古特有的软实力和地域经济优势。⑧同时逐步打造专业的电子产品,提供内蒙古风情的歌曲、电影、文学作品、有声小说和评书等,将内蒙古广播积累入库的具有北疆草原特色的蒙、汉语音频资料库作为草原民族文化声音宝库的精髓,予以广泛传播。

  做大做强区域特色和服务的同时,对国内其他喜爱和崇尚草原风味和蒙古特色的受众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对外,尤其是蒙古国受众来说,以共通的文化品位和习俗为传播内容更能增强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三)移动优先,打造移动传播矩阵

  移动互联网时代,SoLoMo模式有效尝试,即Social(社交化)、Local(本地化)与Mobile(移动化)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大势所趋,而且,“移动优先”似乎无需赘言。对于内蒙古新媒体发展甚至国内几乎所有的媒体融合转型而言,离开移动终端就变得苍白乏力。“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构建的载体首先是移动端,尤其是手机端。刘奇葆强调:“要确立移动优先战略,创新移动新闻产品,打造移动传播矩阵”,其战略地位或仅次于“中央空调”。

  放眼国际,这两年,覆盖iOS和Android两个系统的BBCiPlayer手机APP是BBC向新媒体转型的力作,BBC追求的“MobileFirst”(移动优先)使其媒体巨头地位不容动摇。《纽约时报》的移动端首页完全体现出了严肃纸媒对电子媒介的适应,改版后的《纽约时报》移动端将严肃新闻放在醒目位置,以彰显自己的特色与追求,同时应用可视化手段(地图、图表、照片等)时特别注意适应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以方便用户在移动端浏览。

  国内移动优先战略起步也早、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年,传媒集团推出的移动APP层出不穷,其中包括技术含量更高的移动直播APP:北京时间、南都自媒体、看东方、芒果直播、荔枝直播等。此外,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看看新闻、芒果TV等客户端早已风生云起,下载量破亿,拥有众多忠实用户。包括媒体实力较弱的西藏电视台,去年6月也升级上线了“牦牦TV”视频网站(汉语版)和手机移动客户端“爱特西藏”。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以来,传统媒体对抢占移动端入口的渠道意识不断增强。

  内蒙古在着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各方面的相互融合中,将网络平台、微博、   此外,内蒙古其他地方媒体在移动端也频频发力。《通辽日报》先后开通了中国通辽网、通辽手机报、官方微博、   三、结语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投入新媒体实践,整体而言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一方面其在传统媒体领域并不强势,品牌力、影响力以及优质资源相比其他发达省份一线媒体尚有差距,其新媒体发展还稍显滞后,越发火热的移动直播和VR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付费墙和会员等制度还未深入到内蒙古新媒体发展的思考之中;一方面,互联网巨头跨界威胁巨大,且占据更先进的网络技术、更雄厚的资金来源、更具体的用户数据、更广泛的渠道终端,以及更庞大的流量入口,传统媒体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新媒体发展举步维艰。未来,内蒙古发展新媒体需不断争取有效的用户,并实现用户从“量”到“质”的转变;同时要拓展收入来源,实现内容变现。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长久发展,并保有充足的话语权。

注释:

①任镜宇:《年内蒙古自治区新媒体大会12月16日召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neimengguchenbao.com/cbls/1113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