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双方现场协商合作事宜
展会现场
参观者现场品尝火锅食品 内蒙古晨报记者叶青摄影
内蒙古晨报平台(实习记者常淑芬)7月10日下午、7月11日上午,以“跨界融合超越共赢”为主题的首届牛羊肉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包头成功举办。在论坛上,分别就国内外牛羊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行业创新发展,专家和大企业代表做了演讲。
余佳荣:内蒙古肉羊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7月10日下午,第一场论坛现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会长、内蒙古小尾羊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佳荣作了题为《从企业发展看中国羊肉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演讲。余佳荣对中国各地,特别是内蒙古的羊肉产业做了深入剖析。从养殖成本、消费需求、发展前景、发展模式等方面细致分析了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他说:“羊肉的市场价格趋高,从年的10元/斤升到现在的25元/斤,上升了11%。从生产供给看,羊肉占全国肉类的比量趋稳,年占比4.9%,年占比4.8%,年占比4.8%。从养殖成本看,无论是饲养成本、运输成本都在提高,而且从放养模式到舍养模式,养殖户的人工成本也在逐渐提高,但消费需求也在增长。我国家庭人均消费羊肉年均递增率达6%,尤其是年的假羊肉事件,更让消费者认识到了绿色健康羊肉的重要性。”
年,全区存栏羊万只,占全国14%;产肉89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2%;成为国家肉羊发展的重点优势区域。年,内蒙古提出打造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发展思路。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肉羊“三个五工程”,这标志着内蒙古肉羊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小尾羊的养殖模式也从引农入园、托牧放养发展到网上养羊。“作为龙头企业,我们任重道远。”
孙博:企业应该担当大任确保牛羊肉食品安全
黑龙江大庄园集团副总经理孙博分析了未来十年牛羊肉市场整合趋势。
他认为,首先是横向资源的整合: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中国牛羊肉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平均每年,牛以2.8%,羊以2.3%的速度在增长。以年牛万吨,羊万吨为例,每年需求增长20多万吨。以中国牛羊肉的源头举例,中国无论是牛源还是羊源都满足不了国内需求,受繁殖周期和各产业链条的利益限制,短时间内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这样大的市场缺口除了国内加大养殖规模外,势必要进行国外牛羊肉市场的资源整合。近两年,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乌拉圭、阿根廷、哥斯达黎加进口的牛羊肉看,都是在成倍增长。那么,对于国内大型牛羊肉企业,必然是内外兼修才能符合发展趋势。
另外,还得进行纵向产业资源的整合:上游需要下游资源的稳定保障渠道畅通;下游需要优质的上游资源保障供应。消费者需求减少流通环节能得到质优价廉的产品,要想强化各产业链条的抗风险能力,优质的上游和下游的资源整合,发挥各自专业性优势,取长补短地打通纵向产业链,通过参股控股方式渗透上下游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他称,中国前20名的牛羊肉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10%,这说明我国产业化空间提升有着巨大的潜力。牛羊肉行业会有多项资本的进入,加快产业化进程,中国出现大的寡头式牛羊肉企业要有雄厚的资本。通过融资、并购、市场扩张等途径成为市场成熟的推手,资本的无界限化也会给中国牛羊肉产业的壮大提供商机。企业整合是牛羊肉行业迈向寡头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解决牛羊肉食品安全保障。企业将更加注重自身的造血功能,资本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企业更有竞争能力,小规模的企业会随着国家食品安全的加大,冷链运输的完善,逐步退出补充经济的舞台。
李丽婵:牛羊肉品牌营销建设可以三步走
著名品牌营销实战专家、中国烹饪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丽婵的演讲专题《牛羊肉产业品牌建设与营销蓝海之道》,让在场的羊肉企业家受益匪浅。她从国内牛羊肉产业特点着手,开始分析牛羊肉市场。
她称,中国牛羊肉消费比例逐年提高,国际牛羊肉消费占比远高于中国,国内羊源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特别是草原羊更加稀缺,可部分地区羊源供应难以实现自给自足,比如新疆、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虽然牛羊肉的价格不断上涨,可企业的利润持续较低,这样,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羊肉价格上涨幅度远高于其他肉类,这是因为牛羊肉缺乏市场化龙头企业,缺乏抱团发展。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归纳国内牛羊肉产业的“三字”问题,就是散、缺、乱。
那么牛羊肉产业的市场蓝海在哪里?她认为,牛羊肉品牌营销建设可以三步走。首先是打基础积蓄资源,得羊源头者得天下。羊源稀缺、特别是草原羊稀缺,具有巨大的市场商业机会。可以采用进口牛羊肉模式——“牛在澳洲养,肉给国人吃”;其次是扩大规模。可以采用自然放养与科学育肥的有机结合,养殖规模、屠宰加工规模要扩大,提高出栏效率、提高技术含量,包括养殖技术、屠宰加工技术、分割技术、物流仓储技术、冻变鲜技术;第三,还要建渠道。采用传统流通渠道,就是流通市场与差异化定位连锁专门店结合,餐饮渠道是牛羊肉的重要出口,能让好食材转变为好食品。
葛占学:没有好品牌就差市场“一公里”
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局副局长葛占学介绍,呼伦贝尔大草原方圆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重庆市国土面积的总和。过去,呼伦贝尔农畜产品有名无牌,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没有好品牌就差市场“一公里”。现在,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局组织成立了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肉业产业协会、黑木耳产业协会和马铃薯产业协会。历经七年的不懈努力(从“三讲”到“群众路线教育”),协会成功注册了呼伦贝尔牛肉、呼伦贝尔羊肉商标,注册了呼伦贝尔市黑木耳商标,注册了呼伦贝尔市马铃薯商标。
葛占学称,现在,借助于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牛肉、呼伦贝尔羊肉商标品牌含金量很高,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两张名片。目前,呼伦贝尔市政府制定了《绿色食品发展五年规划》,要求百万肉牛和千万肉羊三年内都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所有生产加工牛羊肉的企业产品%认证为绿色食品,实施精品化工程。对草原牛羊实行芯片耳标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建设,对生产加工牛羊肉车间实行全视频质量安全监控,他们在草原上已经建立了60多个呼伦贝尔牛肉原产地、呼伦贝尔羊肉原产地标志牌。
吴长江:社会应更加羊养殖业
内蒙古羊产业协会会长、内蒙古力农集团董事长吴长江演讲的专题是《规模化养殖的市场产业化之路》。他希望社会和政府部门能更加羊养殖业。
他称,近60年来,虽然在引入国外优良品种、开展杂交改良、培育新品种方面和选育提高地方良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时至今日,中国羊产业的良种化程度依然不高,总体良种化程度不到40%,比如内蒙古地区培育出的新品种“巴美肉羊”、“昭乌达羊”,在综合性能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品种优化程度低而导致的生产力水平低,产业经济效益差是产业业发展瓶颈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草场承包责任制以来,草场归牧民个体经营,这种散户养殖、个体经营的模式严重影响到羊产业规模化的进程。由于对草场和羊业的经费投入不足,生产设施薄弱;草地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下、重用轻养、过度放牧,再加上气候干旱雨水稀少,致使草场资源不同程度的退化。国家出台的“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政策反过来又限制了行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导致了新技术的推广很难实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在羊的投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无论是政策倾斜方面、经费投入还是规范发展、市场引导方面都落后于猪、牛及家禽行业,更比不上其它行业,严重制约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包括新品种的引进、本土品种改良、新型生产技术的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等。以前,内蒙古地区从事肉羊养殖的多是有过养殖经验的农牧民,但是规模化、现代化养殖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奋斗在养羊生产第一线,热爱事业,精通业务,善于动手和实际操作,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后续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冯恩援:牛羊肉与餐饮业发展密不可分
中国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恩援称,餐饮业发展态势决定了牛羊肉的采购需求。
他介绍,年,餐饮业营业收入恢复到两位数,限额企业扭转负数进入正能量,大众餐饮成为市场发展主体。牛羊肉食材在大众餐饮消费中得到了广泛认同。消费者更加牛羊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这就更需要品牌食材,例如地域出品、牛羊品种、企业品牌等。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百癣夏塔热片治白癜风效果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