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陈秀俊通讯员吴艳波)今日,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从喀旗公安局了解到,近日,在深入开展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过程中,喀喇沁旗公安局刑警侦查员转战省围场县,经连夜蹲守将涉嫌以婚诈财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女,省围场县人,现年50岁)抓获,破案2起、涉案总价值约元。
据了解,年末,喀喇沁旗西桥、乃林镇居民刘某等人先后报警称:其被张某以结婚索要彩礼的方式骗取总共元。喀喇沁旗公安局刑警侦查员受理案件后,围绕相关信息迅速展开侦查。尽管本案中张某个人信息属实,但由于此类案件证据线索有限、传统的民间婚俗与相关法律规定之间空白致使作案嫌疑人容易钻法律空子,给侦查员调查取证带来很大难度。
侦查员多次前往省围场县张某原籍开展工作,终于查清案件基本事实。但此时嫌疑人张某也已警觉起来,平时销声匿迹,异常谨慎。面对此种情况,侦查员积极利用合成作战优势,对张某全面布控。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日,侦查员经过连夜蹲守,在张某原籍老家将其抓获,并第一时间押解回局。经讯问,张某很快供述了其利用假结婚索要彩礼的方式先后作案两起、骗人总计约元的犯罪事实。
目前,嫌疑人张某已被执行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提醒:近年来,随着适龄女青年大量进入城市及发达地区,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男青年的择偶空间明显缩小,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差或身体残疾的大龄青年更难找对象。骗婚案件重现多发态势,尤其是在偏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呈上升趋势,被骗对象多是大龄、文化水平低、憨厚或身体有缺陷的男青年。不法分子利用父母急于给儿子完婚的心理,设形形色色的骗婚陷阱,诈骗财物。
骗婚案件的主要特点是,骗子大多为外地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行踪诡秘,不留痕迹;有的骗子还在当地物色老乡或亲戚充当说客,使被害人放松警惕,更容易受骗。诈骗团伙在实施诈骗前,事先都要进行一番包装,改名换姓,伪造身份证明、未婚证明、户口簿等相关证件,一般人难以识别。针对于此,法律界人士提醒广大龄青年及家长提防骗婚,不能轻信媒妁之言,不了解对方本人及家庭情况时,不能轻易支付高额彩礼,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当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更多新闻
今年中秋国庆约起典型问题被曝光!中纪委公布案例大数据!
通报丨内蒙古4批次食用油、油脂制品被曝抽检不合格
提醒丨近2天车管所迎来车辆入户小高峰,检测站车少不排队!
赤峰男子光天化日盗窃车内财物,路人上演机智擒贼!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内蒙古晨报感谢你的阅读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