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晨报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晨报_晨报历史 > 晨报简介 > 晨报头条记者节走基层没有外出务工人

晨报头条记者节走基层没有外出务工人

发布时间:2018-10-8 16:25:04   点击数:

点击上方"内蒙古晨报乌兰察布新闻"免费订阅本报!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消息(记者樊瑞)“这套印着自治区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茶具太珍贵啦,正好女儿后天出嫁,送给他们,很有意义”,正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碱滩村委会领取自治区70周年庆时中央代表团赠送的纪念礼品的村民胡喜亮,高兴地向记者展示这份意义非凡的礼物。

11月7日,内蒙古晨报记者节走基层记者来到国贫旗县察右前旗,来到巴音塔拉镇碱滩村委会,正赶上村民胡喜亮向众人展示珍贵的慰问品。据了解,碱滩村委会辖5个自然村,常住户数户,其中少数民族就有户,是一个少数民族村。

通过因地制宜,全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工作,该村委会目前仅有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胡喜亮在政府的帮助下成为全村的养猪大户,已于去年顺利脱贫。

“买猪、盖猪舍政府都有补贴,今年一头猪能卖元,我还享受着低保,政府是实实在在帮助我啊!”因勤快能干,胡喜亮还是村里的护林员,每年有元补贴。

喂养自己种植的玉米饲料,为姚喆省下不少养牛成本胡胜忠摄

与养猪大户胡喜亮不同,奶牛、肉羊养殖是该村的支柱产业。在碱滩村委会东章盖营村的姚喆家,刚刚去奶站卖牛奶回来的姚喆向记者盘点起这几年的光景。“年,通过危房改造政策,全家搬进了现在宽敞明亮的新家,从最初的一两头奶牛发展到现在的30头,加上30亩高产水田,日子确实是好过啦。”姚喆家的奶牛日均产奶公斤,每公斤能卖到3元钱,年纯收入十万元以上,生活已然达到小康水平。

在碱滩村委会牧业村,走进孟克巴雅尔的传统手工奶制品作坊,浓甜的奶香味浸润着整个蒙古包。从18岁就开始在村里做奶食的孟克巴雅尔,几十年过去了,依然坚守着零机械的纯手工制作。“我的奶制品有两个‘必须’,第一必须是绿色纯牛奶,第二必须是纯手工制作。”因孟克巴雅尔几十年坚守着他的两个“必须”,他的奶制品销量日益增长,近至邻近旗县,远至销往北京、上海等地。

客户预定量大,孟克巴雅尔正在抓紧制作奶食樊瑞摄

孟克巴雅尔并不满足于现状,向记者吐露出他的远期小目标,“在保证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扩大经营规模,打造出一款属于自己的品牌。”孟克巴雅尔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寻求政府帮助,解决眼前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今政策扶持力度这么大,我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跳出扶贫抓扶贫”,该地区实行的“合作社+贫困户+大户”的产业脱贫模式,让村民脱贫不返贫,“稳扎稳打”奔小康。据了解,乌兰察布过去是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输出地区,而如今记者来到的巴音塔拉镇碱滩村委会,却没有一户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脱贫致富,早已不是一个梦。

“下一个目标,我们将带领村民利用现有的发展基础、地域特点,以加大畜种改良投入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多元化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强力打造‘蒙元’文化产业!”巴音塔拉镇碱滩村委会的驻村第一书记盛勇向记者讲述着村里未来的发展蓝图。

走基层采访返回的路上,车辆行进在宽阔的村道上,记者感受着宽阔的脱贫路,新的时代,新的农村,正激情昂扬地谱写着新的亮丽风景线……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NEWS

来源

内蒙古晨报乌兰察布新闻

主编

樊瑞编辑

刘强

提示:晨报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内蒙古晨报乌兰察布新闻官方

?新闻-

长按内蒙古晨报

乌兰察布新闻官方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白癜风的治疗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eimengguchenbao.com/cbjj/973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