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晨报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晨报_晨报历史 > 晨报群众 > 盘点内蒙古晨报2014年十大善行

盘点内蒙古晨报2014年十大善行

发布时间:2016-10-10 14:36:18   点击数:

  内蒙古晨报   刚刚过去的年,《内蒙古晨报》用无边大爱感动着众生,用前行的力量为需要帮助的人撑起蓝天。从山区贫困儿童到农产品滞销的农民,他们渴望的眼神支撑着我们前行,从熊猫血产妇到白血病患儿,他们对生的追求是我们不竭的动力。因为有我、有你、有他,让这些渴望的眼神充满感动,让绝望的农民重获希望。梳理过去,是为了迎接更好的将来,梳理过去一年内蒙古晨报社所做的善事,让我们以此为鉴,继续谱写感动的篇章。

  “新年新衣”公益活动:

  名儿童收到新年新衣

  年11月20日,本报携手内蒙古团委、内蒙古青基会第三届“新年新衣”微公益活动启幕,作为本报具有品牌优势的公益活动,本报深入呼市清水河县,乌兰察布丰镇市、察右中旗、凉城县,包头市达茂旗等地,先后为名贫困留守儿童募捐棉衣裤子。

  参与报道的记者总结,“新年新衣”公益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为山区孩子们带去御寒的棉衣,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带去社会在   “新年新衣”公益活动近两个月时间里,本报抽调的6名记者,每天不是深入农村小学了解贫困生情况,就是在去农村的路上。从收集社会爱心人士募捐到的衣服,到将募捐到的衣服一一贴上贫困学生的名字,为孩子们找到最合适的衣服,直至冒着大雪将衣服亲自送到孩子们手中。

  “新年新衣”公益活动的连续举办,离不开那些留名或者匿名的爱心人士。锦江国际大酒店用满腔的大爱“承包”了包头达茂旗石宝镇和大苏计两所学校名贫困学生的过冬棉衣。兰花草大连爱心志愿者在遥远的东北,为我区的孩子寄来80多件温暖的过冬棉衣,金旺角服装批发城四楼童装商户郝建军捐出裤子条,还带动其他商户捐棉衣多件,周霞、王红梅等爱心人士,用自己工资的收入为贫困孩子捐出棉衣……

  不管是爱心企业还是爱心团体亦或是爱心个人,他们就是内蒙古晨报善行的依托,我们会继续汇聚爱心,送出温暖。

  巴彦淖尔西瓜滞销

  经本报倡议销售西瓜万斤

  “西瓜滞销内蒙古晨报募集到5万元钱订购西瓜”、“杭锦后旗西瓜滞销:西瓜销量再增14.4万斤”、“陕西内蒙古商会购买20万斤西瓜”、“巴彦淖尔近万斤西瓜销售一空”。年9月份,本报的版面中多了西瓜的话题,面对巴彦淖尔数百万斤西瓜滞销,本报开始联合社会爱心企业和内蒙古商人,帮助河套农民卖西瓜。

  9月9日,《内蒙古晨报》对西瓜滞销情况作了报道,这也是自治区第一家媒体刊文报道。消息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本报在报纸刊发西瓜滞销和购买西瓜的倡议后,没有忘记全方位立体化帮助农民解决西瓜卖难问题,在本报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在本报的倡议下,爱心企业和个人在巴彦淖尔滞销西瓜面前体现出的关爱。包头:26万斤,包头河套商会、包头餐饮协会组织购买。北京20多万斤,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北京河套商会、北京内蒙古文化艺术商会组织购买。陕西:20多万斤,陕西内蒙古商会组织购买。山西大同:18万斤,大同内蒙古商会组织购买。山东淄博:12万斤,山东内蒙古商会淄博分会组织购买;大连:6万斤,大连内蒙古商会组织购买;广州内蒙古商会会长王金琳:3万斤。

  经本报的连续报道,不断集结社会上众多企业和个人爱心,帮助巴彦淖尔瓜农卖掉万斤滞销西瓜。在当时,杭锦后旗分管农业的副旗长兰志明给本报打来电话,代表杭锦后旗人民感谢内蒙古晨报社、感谢所有的志愿者。

  “熊猫血”产妇李娜“重生”

  “产妇急需AB型RH阴性血,青城大爱接力传递温暖”。这是一则本报在年11月25日刊发的稿件。在11月25日后一段时间里,本报针对“熊猫血”产妇李娜的倡议报道达到18篇。从产妇出现大出血昏迷到产妇康复出院,李娜的经历可谓是一段重生的过程,本报在报道这名“熊猫血”产妇的过程中,担负起社会责任,在媒体的倡导下,社会爱心人士先后挽起衣袖,献出“熊猫血”。

  这组报道来源于被人广泛   年12月20日,医院,医院诊断为高热伴胰腺炎。经三天治疗,李娜高烧得以控制,胰腺炎也有所好转。12月23日,李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年1月19日,李娜康复出院。为了让儿子记住大家的爱,感恩社会上的好心人,李娜为儿子取名“承佑”,意喻承天保佑。

  如今的李娜精神状态很好,饮食清淡,可以稍做些活动,一个月后,医院复查。回忆起那段报道“熊猫血”产妇的日子,记者回忆,当时感觉报道是和时间赛跑,早发一条新闻,也许就会早挽救李娜的生命。

  本报报道为托县农民患重病养子

  募捐医疗费18万元

  “我只想让儿子活着!”这是本报一则苦难新闻的标题。面对这个题材,报道该事件的记者刘语说,她被这位40多岁的庄稼汉感动了。4年中,为养子看病花去40多万,几乎倾家荡产,但还是一心想着为养子治病。她决定帮助这名40多岁的呼市托县庄稼汉李春明。年,托县农民李春明的养子在托县五小上一年级的时候,出现流鼻血和发高烧的症状,经过到呼市、北京多地检查,确定为患上嗜血细胞综合征。

  年4月17日,本报报道后,李春明先后收到18万元的善款,其中一名在托县的企业家一次性捐款10万多元。经过本报陆续报道,李春明养子的两名亲姐姐找到李家,准备为亲弟弟移植骨髓。6月4日,李春明拿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到的善款到了北京,而养子的骨髓与亲大姐的骨髓配型成功。从4月17日提出为李春明捐款的倡议到6月5日配型成功,本报连续跟踪报道。记者刘语回忆,在那段日子里,她几乎每天给李春明打电话,询问孩子病情,询问捐款情况。

  帮助“鞋垫奶奶”

  还离家孩子快乐童年

  对“鞋垫奶奶”一家的捐助始于一则小孩走失的消息。年10月20日,一则“8岁男孩杨洋走失的消息”让呼市发起“全城搜索”。8岁的杨洋在失联36小时后,被警察安全送回到奶奶家。就在众人内心紧绷着的弦稍稍放松时,本报记者发现,这名失联36小时的儿童有着贫困的家庭,由奶奶卖鞋垫供他上学,或许是因为家庭不幸让他决定离家出走。

  本报报道后,随即,一场由内蒙古晨报总编辑宋和平、呼和浩特女企业家商会会长樊小平、副会长西北人家饭店总经理李端阳等人发出的资助“鞋垫奶奶供孙子上学”爱心行动连夜展开。当日傍晚,内蒙古晨报总编辑宋和平、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我爱公益》栏目主持人嘉琪及内蒙古河套商会、呼市女企业家商会的爱心人士李端阳、李栓柱等一行5人,来到“鞋垫奶奶”家里,为“鞋垫奶奶”和孙子杨洋送去了慰问食品和儿童棉衣。10月22日,为“鞋垫奶奶供孙子上学”爱心捐款行动设立的共管账户已在建设银行开通。

  经过本报爱心“微倡议”的扩散,慕名而来为“鞋垫奶奶供孙子上学”行动捐款的爱心人士有余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其中,内蒙古河套商会有多人捐款;呼和浩特女企业家商会有60余人捐款,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商会有余人捐款;截至年10月22日22时30分时许,捐款数额达余元。

  如今的“鞋垫奶奶”和孙子杨洋开始了新的生活,但“鞋垫奶奶”无法忘记《内蒙古晨报》的倡议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她知道,她和孙子的生活源自社会的关爱。

  挽救乌拉特前旗女教师尹美俊生命

  尹美俊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六小学一名美术教师,年7月份,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体检时发现身体不适,医院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11月中旬,上海内蒙古商会收到求助信后,联合全国各地蒙商,发起“救助患病女教师尹美俊公益行动”。11月17日,本报发出倡仪,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向尹美俊老师伸出友爱之手,献上自己的爱心。

  本报报道后,得到全国内蒙古商会联席会、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河套分会、海南鄂尔多斯商会、广东内蒙古商会、云南内蒙古商会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大力支持响应。方向乐先生为此向全国30多位书画家征集了书画作品,倡议“义卖书画救人”。12月1日,通过义卖以及现场捐款,共筹款元,义卖认购书画作品共元。

  截至目前,全国蒙商为乌拉特前旗患病教师义捐42万元,尹美俊正在北京积极治疗。

  组织医科大学医生为和林县村民义诊

  年5月24日,在本报13周年社庆到来的时候,医院为和林县羊群沟乡部分村民义诊。

  5月24日一大早,呼市和林县羊群沟乡卫生院挤满了来自羊群沟乡多个村的村民。当日,内蒙古晨报13周年社庆系列活动之“内医院、内蒙古晨报义诊”活动在和林县正式启动。

  一天的义诊活动,内医院骨科、神经内科、皮肤科、呼吸科的4名医生为近百名村民进行了诊断,并为村民免费提供了药品。

  寻找内蒙古10名贫困生

  每人获得元助学金

  年8月9日,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在内蒙古范围内寻找1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经过本报的报道,选出的1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获得阿里公益资助的元助学金。

  在当时,本报热线电话不断响起,来自全区各地的贫困大学生纷纷报名,报名人数达到40多人,经过阿里公益筛选,全区一共有10名贫困大学生各获元助学金。

  捐款15万元患病女孩得到救治

  “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命运。”这是对一名双胞胎姐妹的妹妹患肾脏神经母细胞恶性肿瘤的报道。患病孩子母亲没有工作,父亲打工无法凑齐看病的费用。用一个版的篇幅,帮助患病的小姑娘,完全有必要。

  年5月23日,本报报道回民区钢铁路第二小学学生小然患病,希望社会爱心人士帮助这个苦难的家庭渡过难关的事件。报道刊发后,在呼市,有人开始捐款。之后,腾讯公益转载本报报道,先后为小然捐款15万元。年秋天,小然在北京成功手术。

  治病后回到北京,小然的母亲为本报记者打电话,要亲自上门为本报记者送一面锦旗。

  帮助名贫困学生实现微心愿

  想要一本《伊索寓言》”、“想给爸爸买一件棉袄”……这都是回民区贫困小学生的心愿,本报携手回民区宣传部为名贫困小学生征集“微心愿”,让寒冷的冬季多一些温情。年11月底,名学生的微心愿在本报的倡议下实现了。

  本报联合呼市回民区区委宣传部发出倡议后,共筹集到近3万元的物品,有的爱心人士捐了现金,有的爱心人士捐了书包,还有爱心人士捐赠了课外读物,工作人员按每个孩子的心愿,购置了物品,保证让每个孩子都如愿以偿。

声明

  内蒙古晨报网站(内蒙古晨网)、







































白癜风医生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neimengguchenbao.com/cbqz/198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