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数千年以来,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贵族都视之为高雅的代表。今天难得有机会,欣赏到来自宋代的「海风碧云」七弦琴,让大家细听千年古韵;共赏传统古琴工艺与文化。
宋海风碧云凤势式七弦琴拍品编号:场次:中国重要瓷器和艺术品长度:cm款识:海风碧云来源:大正-昭和年间著名实业家原三溪旧藏参阅:《松风阁藏品展观图录》东京美术俱乐部,年备注:松风阁藏旧签估价:HK$2,,-3,,
古琴,通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之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呈弧,意为天圆,琴底平直,象征地方,契合中国传统「天圆地方」之说。古琴「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冠领「八音之首」。迄唐宋二代,上至皇帝,下到百姓,皆以琴乐之清虚淡静,中和雅正之「德音」,推为「四艺之首」
「凤势式」亦称「霹雳式」。「霹雳」,即响声极大的雷。以此为名有典故可寻,据《广博物志》记述:「列子尝游泰山,见霹雳伤柱,因以制琴,有大声。」这是最早应用霹雳木制琴的记载。另外,古代有古琴名曰「霹雳」,明陆延枝《说听》卷下记载:「吾乡有金某者,得古琴曰霹雳,携入都,介所识巨珰以献,上试其音清越。」
此琴,宋代所制,凤势式,亦称霹雳式,制者无名,龙池上有「海风碧云」隶书刻款四字,故名「海风碧云」琴。琴身桐木所制,整体鹿角霜灰胎,修朱漆,岁月沉淀,已呈栗壳色,苍古而沉着。漆面通体断纹斑斓,琴面,琴腹蛇腹断。嵌螺钿徽十三枚,木制琴轸,紫檀雁足,圆形龙池,龙池与琴轸间隐约有海风碧云四字,当为琴之本来款识,或此处龟裂严重,后有重漆,在重漆之处篆刻「海风碧云」四字,以作新名。
「海风碧云」出至于唐朝诗人时空图之《诗品二十四则·沉着》一诗,文中有「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之句,寥寥数语,一派碧海连天,明月当空之景跃然于眼前。琴以「海风碧云」命名,寓意悠扬之琴声随着海风远播碧空云霞之间,恰如其分,画龙点睛。
《松风阁藏品展观图录》东京美术俱乐部,年
原三溪此琴据称最早为日本大正昭和年间著名实业家-原三溪旧藏。明治20年其祖父原善三郎,在横滨自家园邸三溪园南端建「松风阁」,秘藏日本及中国等世界各国艺术品。年在东京美术俱乐部以松风阁的名义举办拍卖会,会中以中日古乐器及瓷器等为主,品质上乘,反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