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6日,在韩国首尔阳川区一处老年福利文化中心,一名老人和教学机器人在学习结束后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王婧嫱摄
韩国努力建设包容型数字社会“疫情初期,我看到新闻说政府开发了一个手机应用,可以查询附近药店位置及其口罩库存,但我这个年纪的人哪会用智能手机应用啊!我又不好意思麻烦晚辈,只能挨个药店寻找口罩。”78岁的首尔市民许宗德说。
当前,随着韩国的数字化进程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网络和智能终端获取信息,生活便利性得到提升。然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也给一些使用智能技术存在困难的老年人增添了不便。“现在购买火车票大多通过手机,我却只会去火车站的售票厅排队买票。但是想买的车票经常已经在网上售罄,只能买站票。”许宗德说,他曾尝试通过火车站的无人售票机购票,但复杂的操作令其最终放弃。
韩国统计厅的数据显示,年3月,韩国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为15.8%,已进入老龄社会。韩国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引发
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韩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位于首尔市衿川区的木洞老人福利文化中心近日举办免费课程,由机器人教老年人使用社交软件。课堂上,教学机器人为老年学员详细讲解社交软件等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方法。此外,韩国政府还开发了无人售卖系统教学示范机器,由老师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各种无人售卖系统。
首尔市数字财团还开展了“老老互助”项目。该项目于年招募了名55岁以上、熟练掌握数字技能的老年人担任志愿者,帮助其他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这些志愿者被派往类似木洞老人福利文化中心等基层老人福利机构,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并根据学员水平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当前,由于智能手机通信费较高,韩国部分老年人不得不放弃使用智能手机。对此,首尔市政府联合通信公司为65岁以上的首尔市民推出月费为2万韩元(约合元人民币)的老人套餐,让老年人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享受智能手机上网服务。通信公司同时为加入套餐的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基本操作的培训服务。有专家建议,企业在设计数字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和便利性,研发老年人适用的数字产品。
“为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我们会继续开设相关课程。虽然目前服务的老年人数量有限,参加学习的老年人也不是都能学会,但我们用实际行动,为建设包容型数字社会尽一份力。”木洞老人福利文化中心数字技能教育组组长许真儿对本报记者表示,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充分享受信息社会、数字化生活的红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欧盟代际数字鸿沟是一项持久挑战“网上预约比打电话方便多了,以后还是得多用网络!”记者的邻居、年过七旬的梅兹太太兴奋地说。梅兹太太需要补办身份证,但疫情防控期间市政厅服务时间缩短且实行预约制,她从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区沃吕韦—圣皮埃尔市政厅拿到一张网络预约说明,上面详细列出了操作步骤。登录网站,页面上可预约时段一目了然,精确到分钟,比打电话更为省时、便捷。
疫情防控期间,欧洲多国出台社交限制措施,线上服务等数字化方式加速普及。德国明斯特大学约格·贝克尔教授认为,欧盟正大力推动数字转型、发展电子政务,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欧洲地区,老年人数字技能、信息获取能力受限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欧盟75岁以上老人只有20%偶尔或经常使用互联网,而16—29岁年龄段的比例则为98%,代际数字鸿沟显著。
欧盟及其成员国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