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晨报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晨报_晨报历史 > 晨报群众 > ldquo湘巴汉子rdquo但东

ldquo湘巴汉子rdquo但东

发布时间:2020-11-12 1:04:48   点击数: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一提起川菜,相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仿佛舌尖顿时有麻辣味、糊辣味、红油味、椒麻味、家常味、鱼香味等多种口味刺激。

火锅、小面、江湖菜已是重庆的美食标签,麻辣成为了重庆味道的代表。在包头,对于川菜的“铁粉”来说,无论是想品尝火爆热辣的江湖菜系列,还是准备一饱家常的回锅肉系列,在当地便可以感受到正宗的重庆地域美食。

诚然,能让居住于北方草原鹿城的百姓,感受远方山城重庆美食的背后定有其人。

但东明,一位热爱川菜、精进厨艺的川菜厨艺大师,四十岁出头的他,却已从厨30余年,砧板上,是他抑扬顿挫的欢快节奏;锅铲间,是他展现流光溢彩的高超技艺,他是巴蜀地道传统美味佳肴的守护者,也是渝派重庆菜的传播者。

一位将“湘巴汉子”“蜀湘人家”“川东号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包头川汉子,在不断烹调山珍海味中,品尝自己的人生五味,在“做饭”这条路上意犹未尽的但东明,娓娓讲述他的“川”路历程。

1

勤奋学艺

下广东、奔湖南、历西藏

但东明是地道的重庆人,年生。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却过尽了苦日子,回忆起小时候的“穷”,他不禁感叹生活的不易。

“父母都是农民,水地旱地不足一亩,供一家人吃喝……”他摇头无奈地说。虽然但东明在家中是独生子,每当困苦的生活摆在面前时,他幼小的肩膀总想为家人分担生活的重量。他回忆起小学五年级的一次学校组织春游活动,同班同学都带着零食,而自己连双白球鞋都没有,没有钱买水喝。这次的经历让他再也无法按捺自己的内心,看到同乡父母出外打工赚钱,更是让但东明内心起了波澜,于是下定决心辍学,出外打工挣钱成了他满脑子想的事。

中国自古尊师重道,古话说的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辍学那年,12岁的他就远赴广东拜师学习川菜厨艺。其师爷是中国著名川菜大师、世界十大名厨之一的张正雄。

但东明总说是自己机遇好,当年遇到了好师傅,殊不知,他成为师傅的好徒弟也付出了常人看不到的艰辛。从跟随师傅做凉菜,到学习装盘,顺利度过3个月的后厨考核。但东明身处异乡,勤奋踏实,潜心向师傅学艺,师傅的生活起居都照顾的井井有条,凭借着一股懂事、细心、机灵劲儿,他不仅收获了像父亲一般的严师,且很快在川菜厨艺上崭露头角,这期间,他先后在广东中山3年、深圳10年、湖南2年时间里出入中高档川菜酒楼做主厨。

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打工工资待遇相当丰厚,但对于当时的但东明来说,打工已然不是他的人生目标,尝试独立开店经营成为他的目标。

但东明生意起步不同于常人。湖南打工优厚的工资,让但东明有了不少积蓄。年,他远赴西藏,考察一个多月就选址在拉萨开了一家川菜馆。夏季头三个月店内生意兴旺火爆,一天净赚一万七八,然而,好景不长,进入初冬一夜之间“门可罗雀”。

但东明讲述第一次远赴西藏经营的痛楚,开店不但赔光了多年的打工积蓄和三个多月的营业收益,更让他背负起了外债,父亲替他借钱,家中连没养肥的仅值几百块的猪崽儿都变卖了。

在亏损的巨大压力之下,他生病期间一度高烧到40多℃。“医院不接,我一个人跑到急救中心,两个小时喝了12瓶矿泉水,烧退下来了,我也活过来了。”大难不死,险些丧命的他不断反思并认识到,原来每年进藏打工的四川民工入冬就从当地撤离,藏民吃川菜甚少,生意自然冷清。考察粗略致使生意赔本,这些坎坷经历、失败经验都成为他日后厨艺积累、经营管理的人生财富。

2

耿直豪爽

“打工皇帝”逆风翻盘

生意惨淡,为了赚钱还债,但东明随后去深圳打工,凭借精湛的厨艺,虽然只是打工,但待遇却很丰厚。

“说实在的,我觉得我就是个打工皇帝,去哪里打工月入两万多元很正常。”在深圳,重庆人但东明快人快语、耿直的性格,细腻温暖的情感,让他在这座城市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兄弟。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机会,受友人邀约,但东明来到包头担任蜀香人家酒楼的总厨。凭借精湛厨艺,但东明把纯正的川湘菜带给了包头的食客,直到今天,蜀湘人家生意持久兴隆。

心有不甘,蜀湘人家打工6年后,但东明决定再起步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这一次,从选址到定位他做了很细致的考察,为了找到好位置,凌晨4点到6点半,骑一辆自行车总是穿行在九原区各大街道。

年,但东明在九原区开了第一家店:湘巴汉子。这也成为了他人生命运的转折点,拥有了第一家独立品牌川菜店,此后。生意水涨船高,他相继在包头拥有湘巴汉子、川东号子蜀香人家、渝东老院子正宗的川菜馆加火锅店11家。

但东明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劲儿,在包头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更赢得了尊重。

3

“犟”人出匠心

拒绝改良保精品

几年时间,但东明的川菜馆在包头餐饮行业大行其道,频繁出现在各档美食节目和各大网站美食推荐榜上,让人不禁感叹,是什么秘诀让他做到每家店都红红火火。

这一切源于但东明内心对家乡美食传承情怀,为保证川菜一贯的口味,但东明认为不能为了迎合而改良,他也考察了包头大大小小的川菜馆,鲜香麻辣,北方人喜欢吃川菜,但真正能接受麻辣的人并不多,看到很多餐馆为迎合口味,对川菜口味不断改了又改,最后不伦不类,难以为继。

“正宗的辣子鸡就是辣椒里找鸡肉吃。”经常有客人抱怨辣子鸡肉太少,但东明说如果客人实在接受不了,他也尽量满足,可以在上菜之前叫他,给客人单独烹饪。在但东明的菜谱里,他认为只有经典正宗的菜品散发的川菜魅力才能征服食客,引导、培养食客对川菜的适应、享受是他所坚持的目标。

“川菜的命脉在于它的原创性,老菜生命力才更持久。”但东明坚持传统烹饪,上百几千平米的店,摒弃半成品后加工,采用传统烹饪技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鲜香。这种做法,对于当今餐饮业采用工厂化烹调手段已实数难能可贵。

都说食材有生命力,但东明对食材同样“挑剔”得很,食材他都亲自把关,食材全部引自于原产地四川一带,对于同一品种的辣椒生长地不同,但东明有深入考究,“云南辣椒干辣,重庆的辣椒则油性重,皮厚,所以香。”。

但东明说,只要站在灶台前,他就有源源不断的灵感。“一条鱼,可以变换出20道菜。”凭借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口味,高超厨艺技法,对美食的讲究精益求精,在创新菜品同时又保留精品口味,来客酒足饭饱后,无不酣畅淋漓,竖起大拇指称赞。

4

沉淀内心

为了更好地出发

30多年不懈拼搏,但东明走南闯北,经历见识都在不断蜕变。拿的起勺子时,承受的起厨师分量,放下勺子时,更多的是内心的沉淀。他将厨道传承,“跪地之徒”跟随他十几年的不在少数,他时常告诫徒弟:“做菜即做人,要实在做人”。这些年,在他的店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给客人上菜少了标准会扣钱,量上多给点,他不介意。“今天我们哄了客人,明天客人就会哄了我们。”但东明心如明镜。

如果选择一道川菜形容但东明,正宗的“鱼香肉丝”最符合不过了,酸甜苦辣折射他五味杂陈的人生,入口先甜,因为拜师学艺他解决了生存之道,饱尝了创业的苦果,而后凤凰涅槃,最终还是“香”得很。

如今在包头,安家立业,生意兴隆的但东明最要感谢的是包头的消费者对他的认可,于他而言,做菜是他这辈子都不会放弃的事,他因为做川菜不仅收获了幸福的喜悦,也在执着地为川菜文化传承、发扬而不断拼搏。

企业家形象照由摩卡视觉婚纱摄影工作室赞助拍摄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eimengguchenbao.com/cbqz/1145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