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晨报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晨报_晨报历史 > 晨报群众 > 散文马彩红我要上草原

散文马彩红我要上草原

发布时间:2020-9-10 18:27:16   点击数:

马彩红,满族,钢琴教师。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作家协会理事,乌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兴安盟作协会员,兴安盟诗词学会会员。有散文、诗歌问鼎《海外文摘》《草原》《锡林浩特》《青春》《北部湾文学》《内蒙古晨报》等报刊,有作品获中国散文网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散文《爸的乌兰牧骑》获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和《草原》杂志社联办的全区征文大赛一等奖。

我要上《草原》原载《草原》年第8期

我生长在内蒙古,可蜗居城市,一直未见到真正的大草原。

《朗读者》栏目董卿和白岩松的那段访谈让人忍俊不禁,去南方时我也遇人提问:你们内蒙真的是住蒙古包,骑马上班,天天吃牛羊肉喝奶茶吗?底气不足的我这时会敷衍几句,或干脆莞尔一笑,内心却再生波浪:必须地,我要上草原。

让疲惫翻个身,给麻木的灵魂注入新甘泉,摆脱琐事牵绊,用旅行去完善内心渴望,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多浪漫!于是在一个草绿花红的季节全家出游,“红杉”开路,皮卡随行,车上装着吃喝炊具,慢走,深怕匆匆赶路错过好景致。自驾游确实随性,一棵树、一丛花、一汪水、一片向日葵花海,都会让我们停车欣赏,感怀赞叹,尽享大自然赏赐的愉悦。“看,一群羊!”张望车外,果然有一团团、白绒绒的东东在绿浪里跃动,“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的旋律随之涌来。下了车,草香扑鼻,弟说这就是乌兰毛都草原。啊,草原!顾不得家人讥笑,我张开双臂边跑边喊:草原——我来了!

老实说,我梦里的草原有两块,一个是脚下的这片草原,另一个就是比草原更悠远更深邃更具诱惑力的精神空间。而去那片心灵牧场更难,但我心已决:我要上那片草原!

让文字变成铅字,是我儿时神圣又遥不可及的梦。文章能上一次本土文学刊物《草原》,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海市蜃楼。童年时光既有快乐也有孤独,枯燥寂寞总在裹挟着每一天。物质匮乏的年代,习惯于把每一家糊墙的报纸通读一遍。书籍是精神食粮,看不到书,心就没着没落的。寒假时大姐学校有捡粪任务,一人20筐,那年月马路真的是名副其实有马的路,学生们都挎筐拿小铲满街遛粪。我为了能看到姐的藏书,就打溜须出去帮她捡。街上粪多,检粪的学生也多,能捡满一筐着实不易,发现一堆马粪似发现宝贝。我的良苦用心终于感动了大姐和她的藏书,但有条件:看前洗手,不能窝边。

三叔是我们马氏家族的文艺全才,文学和乐器都行。有一次他从遥远的大兴安岭鄂伦春来了,带来一些土特产,还拿出一本教师节征文集,其中有他登上《光明日报》的散文《我心中的一缕阳光》。这是马家的荣光,也是我炫耀的资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能发表文章的神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我感到一米八五的三叔更高大了,也立刻成了我“须仰视才见”的榜样和偶像。

我天生对数字很不敏感,对文字却超级喜爱。汉字中规中矩的外形极有韵味,让我感到每一字都带有独立的生命和体温,那些遣词造句搭建成的一篇篇各类作品,以各种方式向我们铺展美丽而传奇的人生,阐述一个个深刻道理,传递一个个新鲜思想。孤独中能给我慰藉,黑暗中给我光明,无助时给我温暖。我上学时养成的写日记习惯,一直延续到上班,到自己挣钱了,首先就是买书订报。当时《乌兰浩特晚报》还没封停,读上面的小文章,品味本地作者讲述身边的人和事,忽然觉得生活与文学,百姓和作家是如此之近,于是突然就蹦出了写自己故事,记录自己思想,与众人分享的冲动。

有一天妈病了,我自然喷涌出一篇小文,寄给市报,还赶时髦取了个笔名:雨晴。不久,还没到下班时间,爸就骑着“大金鹿”自行车回来了,他把报纸放在桌上就出去了,我跑上前打开报纸,哇,天呐!我的文章居然见报了。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看看题目,是《妈妈病了》,看看作者,就是我,再一字一句读内容,是啊,千真万确,是我的稿。立刻,这张报纸如同圣旨一般。兴奋、激动……那一整天我都飘飘欲仙地沉浸在无限喜悦之中,报纸翻看了无数遍。晚上我去好友家显摆这事,看见她坐小凳摘韭菜,韭菜下边垫的报纸,正是发我“大作”那张。我由急切、愤怒到变态,“你咋这样对待这张报纸呢?”我一把拎起报纸,任韭菜叶和泥土洒了一地,好友惊呆了,一脸的诧异……

成家立业、买房还贷,深埋在家庭里,当年的写作激情被紧张的工作节奏和紧巴的日子磨砺的荡然无存。静谧时光,能坐下来嗑瓜子读书,那就是一种最奢侈的精神享受了。孩子上了小学,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再订报纸已是《兴安日报·红城版》了。陪他学习,偶有感慨,又有了创作豪情。“小豆腐块”偶见报端,甚是欢喜。在叶鸣姐的引荐下,又开始往《兴安文学》投稿。

平淡的时光是被《草原》“突袭”而被打破的,那就是《草原》杂志社的主编尚贵荣、副主编任健、诗歌散文编辑室主任辛杰,编辑贾翠霞四位“组团”来兴安盟的培训讲座,这是本地文学的一件盛事。尚贵荣老师高子个、模样帅,风趣幽默又平易近人。拍大合影时,他和兴安盟作协孙全喜主席为了不遮挡后面人,主动走下一个台阶,即便这样还是比后面高,逗得大家哈哈笑。

听尚老师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讲座,深感写作人的社会责任之大,深为自己作品的“小情小调”而羞愧。任建老师讲座的主题是《草原文化与草原小说》,这让小说作者有了新思考,任建老师率真而犀利,论述作品毫不客气,每句话都有理性的分析和评价,一些作品被他批的体无完肤,作者却很敬服。辛杰老师讲的是《国内诗歌的现状》,给小诗人们指明了方向,讲座后他负责散文讨论,辛杰老师比较儒雅含蓄,提出建议也比较中肯。虽然辛老师对我的散文一直都在鼓励,但我听出了弦外之音——作品稚嫩,还需推敲深挖。听了贾翠霞老师《“草原”杂志选稿用稿的标准》的讲座,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草原》这个刊物,是省级刊物,许多大作家都在《草原》上发表过作品,也发现培养了许多新人,采稿比较严格,谁要在《草原》上发表作品了,就会引来羡慕的眼光。小贾老师面容清秀、语调温柔。休息间隙她和索伦来的农民作者齐秀华站在走廊里说了很多,她白皙柔软的手紧握着齐秀华粗糙黑红的手,齐秀华有些激动不安,还有些受宠若惊的局促,但脸上更多的是幸福。这个画面一直铭刻在我的记忆里,我觉着《草原》杂志社的人是善良的,他们的胸怀也似大草原一样宽广。那时我就在心里默念:我要上《草原》。

年,听说内蒙古作协主席特·官布扎布和《草原》杂志社主编任健来扎赉特旗参加创作笔会,我极力争取,终于如愿以偿。习主席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其实凡事怕的不是能否实现,就怕无梦。凡事你努力争取了,认真拼搏了,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留遗憾。笔会期间,扎旗文友委托我把一本年的《草原》合订本转给乌市文友,可人家又送给了我。我精心品读每篇文章,受益匪浅,也明白自己水平离《草原》还有距离。通过会上会下学习,我要上《草原》的决心更大了。

年兴安盟文联举办散文大赛,瀛月编辑约稿,我看看草稿箱,有一篇比较适合。不久,我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neimengguchenbao.com/cbqz/1097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