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原市委代理书记、原市长黄兴国。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讯到今天,天津市原市委代理书记、原市长黄兴国已立案审查天。昨日下午,中纪委通报了对黄兴国的立案审查结果,其中提到,其“打探涉及本人的问题线索,对抗组织审查”,已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
黄兴国如何对抗组织审查?向谁打探涉及他本人的问题线索?昨晚播出的中纪委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篇《严防“灯下黑”》,披露了黄兴国对抗组织审查的细节。
年到年,中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袁卫华在天津查办相关案件,此阶段,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案和安监总局原局长杨栋梁案(杨曾任天津市副市长),先后案发。
专题片称,黄兴国主动、多次与袁卫华接触,请袁喝酒、吃饭,赠送名贵手表等贵重礼物,打探武长顺案、杨栋梁案的相关信息,同时套取、打探关于他本人的一些问题线索。对于黄兴国的“需求”,袁卫华都一一奉告。
片中披露,袁卫华是中纪委系统内的一名“10亿内鬼”。
袁卫华37岁,曾是家乡的高考状元,北京大学法学院高材生,参与查办过慕绥新、马向东、武长顺等大案要案,还曾立过功受过奖。可是从年起,他用掌握的工作秘密做交易,故意泄露案情,换取工程项目等利益,再转手交给其父的工程队。
袁父的工程队因此快速成长,从三五个人的小包工队,发展成当地有名的承揽工程专业户。袁卫华则要求父亲订立遗嘱,写明“将家庭财产全部给大儿子袁卫华”。年以来,袁卫华通过“卖案情”甚至泄露重要案件的初核方案、审计报告、调查报告等,承揽到总金额超过10亿元的工程项目。
袁卫华回忆,第一次主动向某副部级干部泄露举报内容时,很忐忑,“我是科级干部,他是副部级干部。但是在一张嘴的情况下,竟然我成功了,这样就真的是有一种一发不可收的感觉了”。
■揭秘
通报指黄兴国“阳奉阴违”、“封官许愿”
跟此前落马官员的问题通报相同,对黄兴国的问题通报,中纪委措辞严厉,称其“违纪行为性质十分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极坏,严重破坏了天津的政治生态”等,并采用了不下三个新表述。
对抗组织审查,黄兴国不是第一人。不过,中纪委在问题通报中直接点出,“打探涉及本人的问题线索”,黄兴国还是第一个。
通报黄兴国“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方面的问题时,中纪委也采用了新表述:阳奉阴违。
此前,两名落马高官的问题通报中被直接点出“妄议中央”,分别是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此外,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江苏省委原秘书长赵少麟、南宁市委原书记余远辉,也被指出“在重大问题上发表违背中央精神的言论”、“公开发表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相违背的言论”。不过,上述落马官员均未被指出“阳奉阴违”。
此外,黄兴国问题通报中出现的新表述还有“封官许愿,任人唯亲”等。
黄兴国还被查出落马官员的一些共性问题,“搞迷信活动”、“纵容、默许亲属利用其职务上的影响获取巨额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对身边工作人员失察失管”等。值得注意的是,黄兴国“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其子谋取私利”。年担任宁波市委书记时,黄兴国曾自述,“我家有三口人,妻子在省人事厅专家局工作,处级干部;儿子在北京读书,大学二年级”。
■链接
纪检机关将出执纪严规
专题片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案件审理室原主任沈佳案为例,阐释了如果纪检干部滥用权力谋取利益,产生的严重后果。
沈佳曾肆无忌惮抹案,把某官员从应该处理的名单中拿掉;跟一名收受百万贿赂的国有矿业公司负责人串通,安排假证人,提供假口供,事后向其索贿万;还用一万块的表换别人50万的表,用10万块的车换别人50万块的车。沈佳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其先后收受了45个人的97次贿赂,数额达两千多万元。其判决书达多页,法院宣读用了一个多小时。
沈佳案再度引发一个备受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北京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