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晨报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晨报_晨报历史 > 晨报历史 > 收藏人民日报办报70年历史回顾

收藏人民日报办报70年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21-11-25 13:40:36   点击数: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4721404.html

点击   

“贫困户吃低保,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老郭却总想让出去:脱贫靠劳动,不能躺在‘政策温床’上!”年12月25日,河南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农民郭祖彬的脱贫故事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身上一头汗,腿下两脚泥,这样才能抓到大鱼、活鱼。”撰写这篇报道的河南分社记者感触很深。

“一位普通农民上了头版头条,人民日报‘接地气’!”很多读者给人民日报点赞。

记者“接地气”,文字才能“有生气”,报道才能“冒热气”。在党报的记者编辑中,“天安门上想问题,田间地头找感觉”这句话被反复提起。

“虽然吃了苦,但心很甜;虽然身上脏,但思想纯洁多了。”一位参加年“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年轻记者在采访西藏农家的体会中写道。

每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报社编委会成员带头参与,和记者一起翻大山、过田埂、坐炕头、宿农家,撰写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报道。在今年的活动中,上百位编辑记者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组织小分队,参加调研行,上高原、下海岛、进社区、访军营,31个国内分社的记者全部报名参加。

把镜头对准基层,让群众成为主角。在报纸版面、网络页面,经常能读到“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佳作,在田间地头、厂矿车间、边关哨所,经常能看到人民日报记者忙碌的身影。

“基层干部有些什么样的苦辣酸甜?群众对他们抱有哪些新的期待?”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通讯《一个基层干部的苦辣酸甜》引发热议,一位网友评价这篇报道“真实到想哭”。

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街道一位社区干部说:“读了报道深有感触,基层干部要始终以心交心、以情动情,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这光景好着咧,自来水都通到窑洞里来了”“青壮年大都回村了,人改造环境,环境也在改造人”……年1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报道《梁家河村民说今昔》,采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踏访了延安梁家河村,深以为然。”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里就有多少真情。“人民日报记者,人民的记者”,毛泽东当年对人民日报记者金凤说的这句话,被一代代人民日报人镌刻在心上。

“这是年胡志明主席访华时的报纸,我们费了些劲找到的,一共16期。”“这是今年1月份你到访中国时的人民日报。”年11月13日,在越南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送了一份国礼给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19期人民日报。

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作为国礼送给外国领导人。

记录历史的人民日报,也走进了历史的镜头。

70年风起云涌,人民日报从未缺席;70年改天换地,人民日报都在现场。

年10月1日,人民日报记者陈柏生一早就穿上崭新银灰色列宁服,挎上绿色帆布包,和同事前往南苑机场,采访参加开国大典的新中国空军飞行员。

“祖国啊!让我好好看看你吧!今天的看和记就是我的最重要的任务。”当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时,陈柏生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35年后的同一天,同样在天安门广场,一群北大学生在游行队伍中突然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

“这句朴素、真诚的问好和自由奔放的表达,不也反映了广大群众对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事业的由衷拥护吗?”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王东迅速端起相机,记录下这一瞬间。是夜,几经权衡,这张照片被安排在二版中部。

几十年来,这张照片及其上版过程,一直为新闻界津津乐道。

年3月,人民日报记者采写的《全教会(纪要)是怎样产生的?》一文(“全教会”指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注),作为内参报送中央,对恢复高考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年2月17日,人民日报用两个整版刊登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讲述数学家陈景润勇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感人故事。在经历十年“文革”之后,这篇报道极大唤醒了中国人的科学意识,陈景润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偶像。

年3月20日,中国男排在世界杯亚洲预选赛上以3∶2逆转战胜韩国队,获得世界杯的参赛权。北大校园沸腾了,学生们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3月22日,人民日报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个口号也鼓舞了整整一代人,至今仍让人热血沸腾。

《东风第一枝》《致巴金》《洗桃花水的时节》《欣闻荆州去复来》《“申遗”少留后遗症》《何处是乡愁》……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丰富了读者的精神世界,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家园。

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个正式成员。在卡塔尔多哈,人民日报记者作为中国代表团唯一随团记者出席签字仪式,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年,非典爆发。4月15日,人民日报五版以护士日记形式,整版刊登《对抗“非典”难忘那46个日日夜夜》。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我满含热泪看完了“护士日记”,深深地被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所感动,也希望我们的媒体能多一些这样“三贴近”的好报道。

“此刻,我们就是战士!”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特大地震,人民日报记者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最前线。

“翻开采访本,多少行被泪水模糊的字迹;关上录音笔,耳畔依然回响着生命的悲怆和呐喊……”一位记者在日记里写道。

为了进入北川县城采访,人民日报记者徒手翻越垮塌的山体,第一时间发回北川堰塞湖真实情况,平息了谣言,稳定了人心。

有人说过,有哪一种别的什么职业允许你把正在发生的历史写下来,作为它的直接见证呢?在重大历史现场,人民日报记者以其特有的专业与敬业,向记者这个崇高的职业致敬。

  

“我最好的知心朋友”,6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称呼俄罗斯总统普京。他向普京颁授了第一枚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两天后,在风景如画的青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上海精神”的独特价值,提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五项建议,再次显示出一位大国领袖对国际格局的深刻洞察和深邃思考。

会议结束不到2小时,人民日报的首篇评论员文章《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就被各大网站置顶,参加青岛峰会报道的外媒同行惊呼:“首发定调,人民日报神速!”

70年风云变幻,中国坚定不移走向世界,并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人民日报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了一条关于尼克松在记者招待会上讲话的新闻,周恩来将人民日报国际部编辑从北京招至大连,再让编辑从大连跟至上海,反复修改方才定稿。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周恩来亲自审阅和亲笔修改的国际部稿件超过0篇。

北京时间年5月8日凌晨,人民日报国际部一位编辑家里的电话骤然响起,本报驻南联盟记者传回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北约导弹击中了中国大使馆”,此时离大使馆遭袭仅仅15分钟。

9时20分,人民网在国内媒体中首先发布这一消息,并迅速开通了一个“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其后更名为“强国论坛”,这也是中国网络媒体创办的第一个时政论坛。

5月9日是个周日,当时还是周报的环球时报增出一期特刊,头版整版刊登本报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报纸上市不到3小时即被抢购一空,其后2天加印6次,总发行量近万份。

年3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即将创刊,邓小平欣然题词:“向海外朋友问好!”表达了对这份报纸的厚望。

“那是‘邮箱里的灯光’”,很多初到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能收到一份大使馆为他们订阅的人民日报海外版,这让他们倍感温暖,因为那是“来自中国的家书”。他们很多人回国后,还保留着订阅海外版的习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资的总量,60%以上由华侨华人投资或牵线。很多华侨华人说,他们正是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了解了政策,认识了朋友,坚定了回国投资创业的决心……

以中国的视角报道世界,以世界的视野报道中国,通过人民日报,全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大家好!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日报社客户端编辑室,录制了一段音频并亲手点击发布。“总书记元宵节送祝福啦!”很快,这条音频的全网点击量超过2.5亿。今年元宵节,很多网友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neimengguchenbao.com/cbls/1321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