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晨报

您现在的位置: 内蒙古晨报_晨报历史 > 晨报历史 > 宜兴寻亲大姐送一座特殊的紫砂雕像去内蒙

宜兴寻亲大姐送一座特殊的紫砂雕像去内蒙

发布时间:2021-2-24 0:55:41   点击数:
白癜风的图片 http://www.lzyyq.com/bdfima/

参加捐赠仪式的领导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江苏省宜兴市寻亲大姐吕顺芳(左)展示图片

乌可力讲述父亲乌兰夫当年接收三千孤儿时的情景

8月2日9时许,呼和浩特市细雨绵绵,从赤峰、通辽、锡林郭勒赶来的南方三千孤儿代表、呼和浩特市市民代表、学生代表以及乌兰夫同志的次子乌可力汇聚在内蒙古乌兰夫纪念馆,大家为了共同见证一个重要时刻——乌兰夫紫砂雕塑揭幕。

雕塑安放故居

走进乌兰夫纪念馆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乌兰夫同志的汉白玉坐像,四周鲜花、青松环绕。

9时30分许,揭幕仪式开始。在众人的期盼中,乌可力与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雪峰,内蒙古日报社总编辑吴海龙、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孙亚辉、内蒙古乌兰夫纪念馆馆长云玉美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尹祥明先生为雕塑揭幕。一尊紫红色的乌兰夫紫砂雕塑呈现在眼前,掌声、拍照声、赞叹声同时响起。在主持人的倡议下,在场所有人对着乌兰夫紫砂雕塑深深三鞠躬,深情缅怀这位卓越的革命领导人。

为了感谢乌兰夫紫砂雕塑的创作者,乌兰夫纪念馆馆长云玉美向尹祥明先生颁发了收藏证书。随后,乌可力与三千孤儿代表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由南方公益寻亲代表、内蒙古云曙碧公益事业基金会、北方新报社、宜兴日报社共同发起。在万草原儿女喜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美好时刻举办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旨在深切缅怀内蒙古的老领导乌兰夫同志,感念上个世纪60年代在乌兰夫同志的领导下,草原儿女抚育南方三千孤儿的大义之举。

今年年初,参与年寻亲活动的南方公益组织——江苏宜兴吕大姐寻亲网与北方新报社取得联系,希望由北方新报社牵头,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赠送一件特殊礼物——一尊乌兰夫同志的紫砂雕塑。经与乌兰夫同志的女儿云曙碧协商,这尊雕塑将赠送给内蒙古乌兰夫纪念馆,并永久安放在乌兰夫同志故居,供后人瞻仰缅怀。

当日,江苏宜兴吕大姐寻亲网的创办人吕顺芳说:“近10年来,两地的寻亲者多次相聚,两地的媒体给寻亲朋友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好几位寻亲者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内蒙古寻亲者代表在宜兴日报社大院里种下的亲情树,象征着蒙汉团结的亲情是永远不会被割裂的!”

拎着行李箱赶到活动现场

当日上午,58岁的吴挹江乘坐从锡林浩特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K次列车到达呼和浩特。下车后,她拎着行李箱一路小跑到了出站口外,坐上接站朋友的汽车驶向她惦记了一宿的目的地——内蒙古乌兰夫纪念馆。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吴挹江的情绪有些激动,眼中满是泪水。

“7月31日那天有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北方新报社联合内蒙古乌兰夫纪念馆举办‘乌兰夫紫砂雕塑揭幕仪式’。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就激动起来,想都没想就拨打了报名电话。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无法想象那段岁月对于我们这些南方孤儿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时抱养我们的家庭对我们来说是最温暖的。”在内蒙古乌兰夫纪念馆,吴挹江哽咽地说。

年9月的一天,家住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天斤洲乡的吴海亮、郝医院来了一批孤儿,没有儿女的家庭可以前往抱养。吴海亮和郝风翔坐着牛车急忙医院。看着这些羸弱的小生命,郝风翔心里打了退堂鼓,她怕抱回去的孤儿养不活。吴海亮和郝凤翔万般不舍地放弃了抱养的念头,坐上了回乡的牛车。路上,郝凤翔的脑海里一直闪现着那些襁袱中婴儿的面孔,于是她说服丈夫又一起回医院。郝凤翔本想抱养一个男孩,可是当保育员将一个1周岁的女孩送到她怀里时,她被女孩清澈的眼睛吸引了,舍不得放下。这个女孩就是吴挹江。

“几十年来,养父母视我为己出,我也从来没有寻找过亲生父母。这次来参加乌兰夫紫砂雕塑揭幕仪式,一是为了缅怀伟人,二是有机会和南方寻亲代表见个面建立联系,请他们帮助我寻找亲生父母。我快60岁了,找到亲生父母也是我今生的夙愿!”吴挹江说。

常亚南(左)向云玉美馆长赠送书画作品

一名三千孤儿代表讲起往事热泪盈眶

小学生参观乌兰夫纪念馆

三千孤儿代表合影

孤儿讲述感人故事

当来自石家庄市、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等地的30名孤儿代表出现在揭幕仪式现场时,众多媒体记者围住他们拍照、采访,听他们讲述感人故事。

“今天我带着感恩的心来到这里,感谢祖国、感谢乌兰夫同志。我的根就在内蒙古,给我生命的人是伟大的,养育我、让我成为有用的人更伟大。”眼前这位衣着素雅的孤儿代表名叫孔令博,现居住在呼和浩特市。谈到现在的生活,孔令博告诉记者,她生活得非常幸福,她很满足。对于能否找到亲生父母,一切随缘。

“年春天,两岁的我被在呼和浩特工作的养父母抱养。10岁时,我又随他们回到老家石家庄生活,直到现在。如今,我的孩子也已经参加工作,唯一遗憾的是我至今不知道亲生父母在哪里,好想找到他们。”说到这里,58岁的孤儿代表王笑宜泣不成声。他说,非常感谢内蒙古人民在那个年代收养他、养育他,他对内蒙古充满了感恩和怀念。记者了解到,为了参加此次活动,王笑宜坐了10个多小时火车从石家庄赶到呼和浩特。

揭幕仪式后,孤儿代表们参观了内蒙古乌兰夫纪念馆。他们走到一个蒙古包前,包内用鲜活的艺术手段展现了几位牧民围坐在乌兰夫同志身旁、一位怀抱婴儿的额吉站在乌兰夫同志的身后这一场景,再现了当年三千孤儿落户大草原的故事。大家被深深感动,个个泪流满面。

赠送诗画作品

说起南方三千孤儿代表常亚南,《北方新报》的老读者应该很熟悉。年,为了纪念南方三千孤儿落户内蒙古50周年,《北方新报》联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主流媒体以及民间公益组织,共同策划推出了“草原圆梦为南方三千孤儿寻亲”大型公益活动。此项活动在大江南北引起强烈反响。当年,常亚南作为南方三千孤儿代表参加了寻亲团,赶赴安徽、江苏寻找亲人。如今7年过去了,当年的寻亲活动仍然散发着温度和后续影响力。

8月1日,57岁的常亚南从通辽乘飞机来到呼和浩特,就是为了参加乌兰夫紫砂雕塑揭幕仪式。“作为三千孤儿的代表有幸参加乌兰夫紫砂雕塑捐赠仪式,我的心情很激动。感恩乌兰夫同志拯救了我们,感恩草原母亲收养了我们,给我们第二次生命。如今我们生活得幸福,草原母亲是我们永远的母亲,内蒙古是我们永远的家!”常亚南说。在现场,常亚南将自己创作的一幅赋有诗“三千乳燕离江南,皆为生存赴草原,感恩额吉心慈爱,精心养育到成年”的工笔画赠送给内蒙古乌兰夫纪念馆。

小学生接受爱国教育

当日8时许,14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内蒙古乌兰夫纪念馆,他们是自发组织前来参加乌兰夫紫砂雕塑揭幕仪式的。

9时30分许,揭幕仪式开始,小学们整齐地站成一排,认真地聆听主持人的介绍。负责组织此次活动的学生家长张路光告诉记者:“我儿子是大学路小学滨河校区一年级的学生,每逢寒暑假期,家长们都要轮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7月31日,我看到《北方新报》刊发了乌兰夫紫砂雕塑于8月2日揭幕的消息后,赶紧打电话报了名。当把我这个好消息告诉儿子同学的家长后,许多家长都表示愿意带孩子参加。我希望孩子们通过此次活动,能够深入了解乌兰夫同志的丰功伟绩及三千孤儿与草原的亲情故事,让孩子们增长见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通过此次活动,我女儿对乌兰夫同志的革命历程有了一定了解,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也是一种激励。”小学生吕雅楠的妈妈胡艳琴激动地说,她特别希望孩子能在假期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加班加点完成创作

乌兰夫紫砂雕塑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尹祥明设计创作的。

尹祥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艺术作品弘扬蒙汉一家亲的民族团结精神,传颂当年内蒙古对南方三千孤儿的救命之恩。为了做好乌兰夫同志的紫砂雕塑,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将乌老的照片资料打印出来认真仔细揣摩。乌老与三千孤儿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创作乌老的雕塑时,我特地把乌兰夫同志的伟人形象设计溶注在群山之间,体现了草原儿女的博大情怀及家乡父老对他的深切怀念。”

尹祥明告诉记者,选择紫砂作为雕塑的原材料有特殊的意义。因为紫砂是火的艺术,它又是陶泥中最高贵的材质,用紫砂陶来表现伟人雕塑意义深远。6月初,我将雕塑的文稿打印出来,怀着对乌老无限敬仰的心情,加班加点完成了雕塑的创作。

乌兰夫紫砂雕塑高70厘米、宽90厘米、厚50厘米,这样规模的雕塑,创作完成至少需要60余天,尹祥明只用了30天时间。

尹祥明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年起从事紫砂陶艺、雕塑创作,现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他的作品在全国性陶艺创作评比中多次获奖,作品被文化部、中国历史博物馆、乌克兰国家艺术博物馆等收藏。年3月24日,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授予尹祥明院士称号并颁发证书,专业为实用艺术。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共有15位外籍院士,尹祥明是其中之一。

来源:北方新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eimengguchenbao.com/cbls/1183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