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
十五周年
每一个新闻事实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坚定脚步的背后,都凝聚着汗水与努力。当又一缕晨光暖暖照耀于身时,《内蒙古晨报》的第十五个生日悄然而至,这是一个与往常并无不同的日子,翻开历史,这又是一个对于我们来说,无比“厚重”的节日。
十五年来,您选择和我们同行同呼吸,见证我们的成长,正如所有时刻,我们也始终站在您的身边,为您的每一个精彩而难忘的时刻祝福。
年4月下旬,本报陆续推出15周年社庆系列活动,时至今日,各类公益、惠民行动深入到读者身边。十五年来的点滴与收获,我们将与您一起分享。对于大家绵绵情意以及深深感激,尽在笔尖纸上。我们也愿用汗水,为建设幸福美丽的内蒙古尽到媒体更大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
5月28日,本报开展15周年社庆系列活动之一“走千村万户讲精彩故事——走进库布其沙漠”,报社全体人员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勾勒未来的发展蓝图,为《内蒙古晨报》庆祝十五周岁生日。
“身为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今后要以传递好声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走基层、接地气,多采写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稿件,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内蒙古晨报社执行社长、总编辑马凯说,在感叹库布其沙漠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亿利治沙精神”,将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勇于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做时代进步的推动者,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十五年辛勤耕耘,十五年春华秋实,在此次活动中,内蒙古晨报社对多年来为报社做出贡献的同志,予以了充分肯定和褒奖。
中午起床
下午上班
凌晨收工
你在睡觉
我在路上
因为我是夜班编辑
十五年来,我们并肩作战,相互扶持
拿起纸笔
握紧相机
哪里有现场
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因为我是记者
十五年来,我们心有梦想,步履坚毅
十五年,我们抒写他人故事,丰富自己人生
感谢能有一个机会让我们相聚在一起
不是在办公室,不是在电脑前
不用紧盯屏幕,猛敲键盘
在这片安静的土地上
回想我们走过的十五年
春华秋实
无限感慨
感谢内蒙古晨报这个大平台
感谢每一个身边的同事
未来
我们依然并肩前行
……
这里风景独好再现罕见的动植物身处繁华都市,喧闹和浮躁无处不在,拥挤的环境有时让人麻木。位于沙漠腹地的七星湖景区,如同一片“人间净土”,没有城市上空的雾霾,没有霓虹的污染,没有拥堵,也没有喧嚣。入夜后,库布其沙漠繁星布满夜空,与宁静清澈的湖水相互辉映,为夏季的沙漠增添了一份安静的美。
沙漠中能有这样的美景,功劳都在于当地人们坚持治沙的理念。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刀图嘎查,39岁的牧民孟克达来可是这里的致富能手,年之前,他在东胜打工,后来村里开始修路,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他选择回到家长创业。如今,他与父母一起搬迁到牧民新村,并在村里开了一家“大漠人家”牧家乐,加上他经营汽车越野、浇树养护等其它项目,每年收入有20多万元。
“沙漠里的绿色越来越多,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展,嘎查里的各种配套设施齐全、道路通畅,虽然日子过得更红火,但多年来,牧民们防沙植绿的心不会改变和松懈!”孟克达来说,他的愿望是通过这里一代代人的努力,让沙漠里充满绿色,让沙漠周边的牧民生活得更好……
在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中,常年生活在库布其沙漠的农牧民,一言一语道出自己在亿利资源沙漠绿化和绿色经济中得到的实惠。
“过去是散居游牧、靠天吃饭,如今转变为拥有‘五重新身份’,即股东、生态工人、产业工人、旅游业主、个体老板。”孟克达来说,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不再害怕沙漠,重新认识沙漠,知道沙漠不仅可以治理,而且可以致富。如今,库布其沙区农牧民的收入由20多年前年均不足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元,部分可达3万元。
经过亿利资源28年坚持不懈的防沙绿化,库布其沙漠增加了多平方公里沙漠绿植,这里还形成了一个“小气候”。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沙尘天气已经由过去每年的70-80次减少到3-5次;沙漠里降水量逐年增多,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多,出现了天鹅、野兔、胡杨等多种绝迹多年的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晨报十五周年
感谢各位读者的一路陪伴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大家都在看什么?山西调来名交警大查内蒙古?真相是这样的…呼和浩特金桥炼油厂旁车祸致苯泄漏周围1公里以内0多人被紧急疏散冬季又要来了…今天起内蒙古局地降温10℃以上中国夏天最美6大草原,内蒙古占两席且排名第一,你去过几个?一天花万元买下41套房内蒙古国企前高管的“亿元家产”清白吗?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