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

您现在的位置: 松风 > 松风市场 > 唐诗品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酬张少

唐诗品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酬张少

发布时间:2024/12/2 11:31:47   点击数: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杜甫诗中曾经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天下朋友皆胶漆”。在盛唐的年代,那些文人才子之辈是非常乐于旅游交友的。因此,送别诗、应和诗在盛唐时代出了很多名篇。

王维自己的作品中也有很多。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流传天下,流传千年。

这首诗《酬张少府》也是一首社交类的诗篇。从诗名看,少府是官名,也就是说,张少府是王维的同事。从关系上显然比以血脉排行的“元二”要疏远的。“酬”就是答谢,张少府写了一首诗给王维,出于礼尚往来的需要,王维写一首诗回赠。酬就是应酬,这一点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也没有什么区别。

诗中一上来,王维就说自己已经老了,喜静不喜动,对于世间一切事情都不关心了。

这就是场面话,也许是张少府过度的热情让王维有点不爽,或者王维对于张少府提出的话题完全没有兴趣。总之,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语气。

接下来王维继续说,自己也没什么本事,发表不了鸿篇高论,只知道返回之前住过的深林中隐居。

这两句说得非常谦虚,把自己说得简直一无是处。这样的姿态无非也是为了避免张少府的继续探问纠缠。

从上边四句诗来看,王维说的很是得体,诗中只有自我贬低,却没有指责张少府的意思。这样既不会得罪人,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王维虽然不喜欢社交,但是并不是不善于社交。

诗到这里也就该结束了,但是看来张少府的话题虽然不讨王维的喜欢,但是对于张少府这个人,王维却并不讨厌,也愿意说几句心里话。

王维简单介绍了自己的隐居生活,松林之间的风吹得袍带飘飘,在山月之下弹琴自娱。这是王维所喜欢的。也正因为有如此美好的隐居生活,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恰好和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互为表里,互相既是原因,也是结果。构成了王维自己逻辑上的自洽。

诗的最后,王维提到了张少府的问题。那就是穷通理,一个人为什么穷困潦倒,为什么又会飞黄腾达,其中的道理或者方法是什么?

张少府看来是一个世俗中人,关心的是世俗中事。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他会和王维讨论这样的问题。很有可能,他只知道王维才气大,名声高,而并不是真的了解王维这个人。

反过来,王维官曾做到尚书右丞,又出身豪门。对于少府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尉,也就是县里的“治安队长”非常客气,这也说明王维和朋友交往其实没有什么架子,当然或许也说明张少府背景很深。

不管怎样,王维在诗的最后,还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这里,王维引用了楚辞中关于屈原的一个故事。屈原被贬后,一肚子的委屈,在江边遇到一个渔夫。和渔夫诉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渔夫笑着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两人一个说自己有多么高尚清高,一个却说,水既可以洗衣冠,也可以洗脚,清浊与否全看怎么用。

两人的交谈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因此话不投机各奔东西。

王维在这里也是表达这个意思,我关心的事情不在穷通的道理,所以这个话题没有什么可以聊的。

写到这里不由得很是佩服王维,他用一种很幽默的方式拒绝于无形。张少府并不会感到任何不适,也因为这首诗名传千古。

同时,诗中体现的高雅风格说明即便是这样一首应酬诗,王维也是非常认真的对待,并没有胡乱写几句应付过去。这样一个认真的人,他的作品可以流传于世是有其必然性的。

#争鸣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neimengguchenbao.com/cbjj/1548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