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到底是什么?这一切皆缘于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我们时常称呼的乾隆皇帝,他对汉文化尤其书画的痴迷与热爱。自诩“十全老人”的这位作诗四万多首比《全唐诗》还多且爱题跋爱画像乾隆皇帝,将宫廷编纂的大型书画著录文献名之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其实简单说就是一个内府所藏书画的收藏清单,从历代名迹到清嘉庆御笔,编撰耗时74年(始于年),前后共分三次,分“初编”、“续编”;乾隆皇帝的儿子~嘉庆皇帝时期汇编“三编”。宗教题材书画编入《秘殿珠林》,收录两千多件作品,历代书画编入《石渠宝笈》,收录作品件,成为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集大成之作,用时下最新潮的话说就是最TOP古书画。例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摹本)、王献之《中秋帖》(摹本)、王珣《伯远帖》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展子虔《游春图》、阮郜《阆苑女仙图》、黄筌《写生珍禽图》、董源《潇湘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文徵明《真赏斋图》卷等这些中国书画史上的名作都著录于这部文献中。在北京故宫展出的“千里江山”大展中的宋徽宗学生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驸马王诜《烟江叠嶂图》、赵宋宗室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元人冠冕赵孟老师钱选《浮玉山居图》等都是《石渠宝笈》著录的。当今世界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绝大部分是《石渠宝笈》收藏,比如北京故宫的“三希堂”二希王献之《中秋帖》(摹本)、刚才谈到的王珣《伯远帖》、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陆机《平复帖》是个例外,虽然没有编入《石渠宝笈》收藏,一直被乾隆母亲宝有,其母亲死后传给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这可是法帖之祖啊。台北故宫镇馆三宝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和李唐《万壑松风图》等;美国大都会韩干《照夜白》、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唐《晋文公复国图》等;大英博物馆顾恺之《女史箴图》,这幅作品是目前存世最早的中国书画。还有上海博物馆宋徽宗《柳鸭芦雁图》、孙位《高逸图》和被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的王蒙《青卞隐居图》;辽宁博物馆宋徽宗《草书千字文》、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和著名的周昉《簪花仕女图》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乾隆皇帝和他儿子嘉庆皇帝的收藏,如果没有他们系统的将这些书画收集、整理、汇编,就没有今天的博物馆收藏状况。(后续)
石渠宝笈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2/16 14:56:09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