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摩诘是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素有“诗佛”之称谓。其所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比比皆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山水田园诗多以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作为主题,来抒发诗人与白云青松相伴的世外生活的向往。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这两句相当于作者的自诉,说明自己目前的状况和心态。语言比较简练直接,并没有带有什么太浓色彩。首句“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用来表达心境,与作者另一首写的“中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有点类似。“自顾”和“空知”细细读来有一种自嘲反讽的味道,就好像我们工作中不受重视时与朋友间说的抱怨话,只不过作者写的更朗朗上口罢了。总体上来说,前两句是有一点仿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田园将无胡不归”的感觉。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这一句是本诗的灵魂句。没有它的存在,无论前句还是后句都会显得平淡无味。这句写意给整个诗词定下来一个基调,就如同上色一样,带着这个基调去看前后文才能看出生动的色彩,否则就是苍白无力的。因为这句“松风解带”“山月弹琴”能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即为创造力,在这种创造力的推动下读者能自行脑补出所有的内容。凡是能引发出这种想象力的句子,就是整个诗词的精神。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尾句相当于是一个呼应前文和点题的作用。题目《筹张少府》中应该是张少府向作者请求筹划“穷通”之策的答复。“渔歌”“浦深”句则呼应上一句,以景代答,是不言之言。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回答为生动。
末尾,这首诗作者能写的美,读者能看着美,其实正说明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仍然是尘世俗人。试想,如果是真正的方外之士,这些不过是如同呼吸吃饭一样平常事罢了,又怎么会在其中写出和体会出美呢。不过,人世之艰大抵如此,放下和拿起是永恒纠缠的主题,也许只有这样,才会有五颜六色的人生吧。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