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陈巧恩)两岸大学生共玩汉字,玩出掌声与欢呼齐飞!这样的情景,您能想象吗?作为海峡两岸汉字节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两岸大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昨天下午在厦门理工学院拉开战幕。两岸共六支高校代表队会师决赛现场一展风采。他们以汉字文化为媒,成功带领全场“嗨”足分钟。
这六支代表队分别来自厦大、华大、集大、厦门理工学院、台湾师范大学以及台北教育大学。经过成语接龙、文字辨析、字体转换、诗词联句、汉字文化、猜字谜等六轮大战,厦大三位才女勇摘桂冠;二等奖则由集大和厦门理工学院分获;余下三支代表队均为三等奖。不过,比起精彩、活泼的对抗现场,大赛结果并不太重要。
大赛评委阵容强大,集结了包括台北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林展立教授、厦大中文系主任李无未教授、华大华文学院张胜林教授在内的两岸权威专家。
考题萌萌哒
“林青霞”也入题
厦门理工学院代表队在台湾地图上选了“新北”这一地,大屏幕随即出现一位女演员的照片,紧接着,题目来了:“图中所示人物出生于台湾新北,曾获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项,从影生涯纵贯上世纪70至90年代,风格横跨文艺和武侠、女装及反串,代表作有《滚滚红尘》等。请写出她的名字。”几乎是不假思索,“林青霞!”答对了,加分。这个题型叫“汉字文化”,大陆代表队在台湾地图上任选一地,然后作答关于此地的相关文化知识。
与之对应,台湾代表队选的范围圈定福建地图,比如台北教育大学选福州,大屏幕出现一道菜:“此为福州首席名菜,据传一高僧闻之垂涎三尺,为一享其味,放弃佛门多年修行。在接待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的国宴上登过席,深受赞赏……”可惜,台北教育大学的同学们并不知道,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佛跳墙。
和国内其他汉字听写大赛不同,本次大赛的参与对象是两岸高校大学生,因此,在考题设置上,突出体现了丰富多样、活泼轻松的特点。包括上述“汉字文化”以及“字体转换”(即台湾选手写简体字,大陆选手写繁体字)等题型都能瞬间引发全场观众的热情,并纷纷点赞:“萌萌哒!”
选手棒棒哒
甲骨文金文全都懂
“成语接龙”和“诗词联句”这两种题型的你来我往、难分难舍让人大呼过瘾,不过要论“神”还得数“文字辨析”,一个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小篆,往往是才出现甲骨文字体,就有选手按铃抢答,引来台下阵阵惊呼:“天啊!这到底是怎么认出来的?”
厦大代表队的三位才女选手均来自人文学院,她们说,由于专业的缘故,平时有所涉猎,“包括繁体字等,我们上课都有学”。
抛开这三位科班才女不说,两支台湾代表队的表现也抢眼得很,以台北教育大学为例,三位女孩的专业背景竟是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那么,她们究竟是如何备战的?答案公布之后,也许您也要会心一笑了———她们利用手机看大陆的电视节目学包括简体字在内的、比较难以在台湾接触到的汉字文化知识。
“《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还有大陆的一些热门网页、搜索工具等,我们全都下载了,一有时间就看,有不明白的,及时和老师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大赛也为选手们圈定了参考资料,包括《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出版社年版)、《汉乐府诗集》、《全唐诗》、《全宋词》、《古诗笺》以及《新华字典(修订)》(商务出版社,年版)等。
点击右上角“…”,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呗~
嘿小伙伴,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