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流长的蒙古族历史,酝酿了芬芳醉人的蒙古族文化,涵养了深沉厚重的内蒙古节奏。
一曲长调,可能是内蒙古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节奏。自治区成立以来,不少沉落在民间的文化艺术被抢救式打捞,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文化艺术被创新式发扬光大,在世界舞台流光溢彩。草原文化节,将这些文化艺术的明珠穿成珠串,惊艳世人。
内蒙古丰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彩的音乐节奏,草原丘陵区的长调,高原区的漫瀚调,特殊的呼麦......几乎无人不晓的草原歌曲,娓娓讲述着内蒙古人最日常的生活和幸福,讲述着内蒙古各地社会发展的节奏,也吸引着万千游客来探寻草原文化的根脉与灵魂。
很多人,是先学会了草原歌曲,循着歌声来到天边草原呼伦贝尔、来到梦中的锡林郭勒,来到苍天般的阿拉善……
草原文化节,是群众文化的盛宴,是草原对世界的邀请。在草原文化的加持下,内蒙古壮美的自然风光,各具特色的城市乡村,把一幅幅清新自然的长轴画卷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铺展出内蒙古库存丰富的文化品牌和绿色天然的地区形象。
内蒙古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让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地区都可以寻到自己的文脉;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不仅营造了丰饶的精神家园,也造就了独特的经济价值。
在绿色协调的底色之上,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品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以万马奔腾的节奏,奏响内蒙古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乐章。
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边境风情独具特色、民族关系水乳交融的内蒙古,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渗透于城乡建设的角角落落,以温暖的节奏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56个民族56朵花,有55个民族人民生活的内蒙古,“爱我中华”是各族人民心中最深情的节奏,是各族人民心连心、手牵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节奏。
这瑰丽多彩的节奏,来自各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来自各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这是内蒙古的节奏,这是中国的节奏,是来自中国辽阔大地上多彩的民族文化牢固的民族团结的节奏,是全国模范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带着70多年的辉煌历史走向锦绣未来的节奏。
这节奏响彻苍茫戈壁、辽阔草原、巍巍林海、漫漫边陲。在内蒙古.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这铿锵有力的发展节奏、多姿多彩的文化节奏让世人陶醉,让世界陶醉。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出品
总策划:吴海龙策划:孙亚辉
统筹:郝斌高鹏
设计:段建华
撰稿:李霞
编导:李霞
制作:宁帝元
素材:尹伟光
监制:江新辉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编辑:苗旭
校对:董柏杰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